益民社

益民社是我國民國時期的一個秦腔班社,由鄭四創立,演出過《濟南案》、《春秋筆》、《闖宮抱斗》、《五典坡》等著名劇目,最終在民國三十七年終於解散。

秦腔班社。創辦於民國十八年(1929)春。創始人鄭四(名益齋,排行四),鹹陽縣馬莊鄉解村人,行伍出身。他聯絡長安縣王莽鄉稻地江村中醫大夫昌仲仁及該村村民楊嘉緒,聘請秦腔名醜高公茂任社長,在長安王莽稻地江村成立益民社。聘請名鬚生李步林、武旦袁中海、小旦杜養民、老旦白甲壽等為主要演員,並招收五、六名跟班學生,隨即去長安、藍田各鄉鎮演出。是年冬天,停戲封箱,招收三十名學生,排“窩子”培訓。是年春節在長安、藍田二縣演出,轟動一時。民國十九年,鄭四帶班回鹹陽,租名淨黃德奇新箱一幅,招收學生三十名,在鹹陽城內張飛廟訓練,請名導演惠濟民、王安民排戲,出有名旦腳何毓華、王秀華、王明華、劉毓華、解毓華、李正華;小生唐立民、楊安民、張建民、高登雲;鬚生蓋慶民、王正民、王益民、權三民、袁興民、葉易民、劉治民、彭易國;大花臉靖正國、二花臉秦易中;丑角蕭益民、劉治中、媒旦姚振傑等。所演出的劇目有《濟南案》、《春秋筆》、《破寧國》、《闖宮抱斗》、《黃河陣》、《五典坡》、《玉鏡台》、《雙明珠》、《春秋配》等均受觀眾歡迎。特別是何毓華、唐立民、楊安民表演的《藏舟》、《洞房》、《三回頭》、《少華山》等小旦小生戲,王益民等主演的《殺驛》、《臨潼山》、《出棠邑》等鬚生戲,同行名家倍加讚賞,成為益民社的看家戲,一時名聲大震,收入滿盈。鄭四退還租箱,添置新箱,並在鹹陽城內開起糧行、花店,經營糧食、棉花,做起生意。並給高仲仁、楊嘉緒借納妾之機,排擠二人出社。民國二十四年,“益民社”順西蘭公路,直演到甘肅平涼、慶陽等地。民國二十七年,鄭四又在長武縣開了座客店,同時在縣西代家嶺代樹仁的窯院內又收了第五科學生訓練。這科不只是出了小生高登雲、旦腳李正華等較好的男演員,還有一位由於涼來的女學生--周燕雲。她演小旦更受民眾喜愛。鄭四起了壞心,要收周燕云為小老婆。其科師生造反,跑到甘肅靈台縣,改名“新生社”,在靈台等縣演出七年,終因人心不齊,各奔前程。鄭四眼看此科學生走去,只好到慶陽、西峰找到“益民社”老底人員,不久返回鹹陽,從此“益民社”雖能演出,而質量不如從前,勉強維持至民國三十七年終於解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