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筏子

皮筏子

皮筏子俗稱“排子”,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它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 (蘭州羊皮筏子分大、小兩種。最大的皮筏用600多個羊皮袋紮成,長12米,寬7米,6把漿,載重量在20至30噸之間。)。這種皮筏一般用於長途水運,從蘭州至包頭,每天順流行進200多公里,12天可抵達包頭。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適於短途運輸,主要用於由郊區往市區送運瓜果蔬菜,渡送兩岸行人等。

概述

皮筏子皮筏子skin raft
皮筏子,古稱革船皮筏子,是最簡單,也是最早出現的皮船。最早的皮船隻是一個用獸皮縫製而成,內中充氣,成為一個氣囊,氣囊上鋪木板,可以坐人載物。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就曾使用這種水上交通工具。要是將幾個、幾十個獸皮縫製的氣囊扎在一起,可以當船舶使用。

特點

皮筏子構造簡單,裝拆方便。上部為框架,由結實的圓木或木棍用繩子綑紮而成,呈方形。下部為充氣皮囊(又稱皮袋),由柔韌、輕便、大小適中的皮革,經防變質腐爛處理後縫製而成。

製作方法

皮筏子皮筏子

皮筏子的製做方法是,將整頭牛(羊)的四肢及頭割去,把皮完整地翻剝下來,放進清油及鹽水中浸泡數日,拿出晾乾,將傷口及漏氣處縫合,留一條腿的傷口處作充氣孔。用時,充氣成一個個脹鼓鼓的皮袋(傳統充氣方法是筏工用嘴吹),並排攔腰綁在框架上。
皮筏子一般是單個使用,也可視情況多個相連,結隊而行,做長、短途運輸。分合靈活。按使用材料皮筏子有牛皮筏和羊皮筏兩種。

用途

皮筏子是一種簡易的渡河、運載工具。可以單個使用,也可以多個相連,結隊而行,做長、短途運輸。分合靈活。除橫渡外,只能順流漂行,不能逆水而上。這種運載工具流行於中國青海、甘肅、寧夏境內的黃河沿岸,以蘭州一帶最為多用。成為這個地區的民間交通運輸的工具。在黃河沿岸,皮筏子成為一種旅遊工具,坐皮筏子遊覽黃河成為一種時尚。
現在,出現一種新型皮筏子,用PVC塗層汽艇專用布製成,氣密好、強度高、經久耐用,可用於水面漂流、水上運動娛樂、水上救援、海上救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