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

在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 教研室現有教師15人,教輔6人。 人,實驗人員平均年齡為38歲。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其主要內容是探討和闡明人體器官組織的形態特徵、位置毗鄰、生長發育規律及功能意義等。它與醫學其它各科都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繫。只有在掌握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否則就無法判斷人體的正常與異常,區別生理與病理狀態,更不能對疾病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醫學中1/3 以上的名詞來源於解剖學,故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科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 是醫學生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各科的先修課。 各學科的發展對解剖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皖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除了開設傳統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外,結合醫學的發展和新專業的開設,皖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有針對性的開設了斷面解剖學口腔頜面解剖學等課程,把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調整,以更加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需要。目前已形成一門覆蓋面廣、教學內容眾多、信息量大的課程體系。 學科組建近50 年來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努力拚搏,有了長足的發展。課程負責人先後有章昌林副教授、秦玉蘭教授和熊克仁教授。在課程負責人和我室的解剖學專家江家元教授及鄭培敏教授中,有 3 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和省政府特殊津貼,1 人被評為安徽省首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他們治學嚴謹,教學科研一絲不苟,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為學科和課程的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2002 年,皖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成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也是學院的一類課程教研室承擔學院所有本、專科《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人體斷面解剖學》、《麻醉解剖學》、《口腔頜面解剖學》和研究生的《高級局部解剖學》及《神經解剖學》等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任務。在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本教研室先後承擔並完 完成了國家攀登計畫課題的形態學研究、省科委、教育廳及學院的多項自然科學基金科研課題。近年來培養碩士研究生12名,其中2人出國深造, 4 人考取博士。發表科研論文100 多篇。通過科學研究,有力地促進了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教研室現有教師15人,教輔6人。其中在教師隊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高級職稱占教師總數的33.3% ,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7人,博士生1人(在職),碩士7人 , 教師平均年齡為35.5 歲,40 歲以下教師占總數的 73.3% 技術人員中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 1 人,助理實驗師 3 人,高級技工 1 人,實驗人員平均年齡為38歲。教學人員結構、梯隊合理, 團結一致,朝氣蓬勃,緊跟學科的發展,不斷開拓進取,為皖南醫學院的發展,為培養出更多的合格醫務人才,勤奮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