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珊珊

1982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醫學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 2003年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7年調入上海體育學院運動解剖學教研室任教。

個人履歷

(1957.9― )女,江蘇常州人。中共黨員,上海體育學院博士生導師。

人物生平

1982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醫學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皖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00年公派至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部訪問研修1年。1997年調入上海體育學院運動解剖學教研室任教。現任運動科學系副主任、運動解剖學教研室主任。被列入國家體育總局跨世紀人才培養對象、上海體育學院學術接班人。獲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第八屆“曙光學者”稱號。2000年度及2002年度院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醫學教育和基礎醫學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教學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是運動與心血管形態和機能的研究。

成就及榮譽

主要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體育總局人才培養課題“健脾生血中藥恢復運動性疲勞對心鈉素表達的影響”,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曙光計畫項目 “運動對心臟內分泌功能及受體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影響”,院級課題 “力竭大鼠整心心鈉素含量的光、電鏡研究”、“運動性疲勞發展過程中心臟內分泌功能變化規律的研究” 和“運動性疲勞對心鈉素受體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影響”。曾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院科研成果一項、二、四等獎各1項。主要出版著作:近5年發表論文共26篇,主要篇目有“力竭運動對大鼠心房肌心鈉素緻密顆粒的影響”、“力竭運動大鼠心肌心鈉素表達的變化”、“運動心臟與心鈉素研究現狀和展望”、“健脾生血中藥促進運動性疲勞消除對血漿心鈉素的影響”、“類脾虛運動性疲勞模型的實驗研究”、“運動對心臟心鈉素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 不同強度運動對心臟內分泌功能的影響”等。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上海市教委科研項目1項。在中文核心期刊及SCI源刊共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曾獲安徽省省級科技成果項目1項,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上海體育學院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四等獎1項。2002年獲上海市教委第八屆“曙光學者”稱號,2000年、2002年和2004 年連續三次獲上海體育學院“優秀教師”稱號,2005年獲上海體育學院“三八紅旗手”稱號,2006年獲上海體育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7年獲上海市育才獎和上海體育學院“教學名師” 稱號。主持負責建設的《運動解剖學》課程被評為上海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市級精品課程”。曾多次被學生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