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門

皇極門

皇極門是內廷外東路寧壽宮區之正門,建於1771年。皇極門前有東西狹長的小廣場,其西側是錫慶門,西出不遠就是景運門,東側是斂禧門,東出就是南北十三排,正南為皇極門前的琉璃影壁:九龍壁。

基本信息

簡介

皇極門皇極門
皇極門是明代皇極殿前的正門。在今北京市故宮正門內。明朝劉若愚《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皇極門即奉天門也。俗所云鑼兒天,銅壺滴漏在此。”

清朝孫承澤《天府廣記·宮殿》:“皇極門內東曰文昭閣,西曰武成閣。上曰皇極殿,中曰中極殿,後曰建極殿。”

構成

皇極門皇極門

皇極門南向,為隨牆琉璃門3座,坐落於漢白玉須彌座上。3座門洞皆為券頂,上覆門樓,黃琉璃瓦單檐廡殿頂,五踩單翹單昂斗拱,枋、椽、斗拱等構件皆為琉璃燒制。正中門樓略高,稱正樓,兩側稍低,稱次樓。主樓與次樓的夾空處用規格略小的琉璃仿木構件做成略低於次樓的門樓,稱夾樓,黃琉璃瓦懸山頂,三踩單昂斗拱。兩次樓的外側同樣鑲砌兩座小型門樓,稱邊樓,琉璃瓦頂內側為懸山式,外側為廡殿式。主樓、夾樓、次樓、邊樓高低錯落,氣勢恢宏。每座門樓兩側皆有黃琉璃垂蓮柱,並向內挑出卷草紋斗拱雀替,故皇極門亦稱“三間七樓垂花門式牌樓門”。

特徵

皇極門是內廷外東路寧壽宮區之正門,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極門前有東西狹長的小廣場,其西側為錫慶門,西出不遠即景運門,東側為斂禧門,東出即南北十三排,正南為皇極門前的琉璃影壁——九龍壁

風格

皇極門形制獨特,製作精美,兼有門的形式與壁的特色,恰到好處地承轉了南面九龍壁和北面寧壽門的建築風格,堪稱紫禁城內琉璃門之冠。

布局

皇極門北與寧壽門相對,過寧壽門為皇極殿,皇極殿後是寧壽宮,這種門殿交錯的獨特布局是清乾隆年間改建寧壽宮時形成的。寧壽宮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為工字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將其前殿改建為皇極殿,原有匾額移至後殿,遂改稱後殿為「寧壽宮」,並在寧壽宮區最南端添建皇極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