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入曲

百草入曲

百草入曲,即引天然本草植物融入酒麴,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釀酒方式。 對酒麴的作用——中草藥在酒麴生產中的主要作用有抑制雜菌,定向培育,提供釀酒菌生長需要的營養,提升酒的品格及香味。 材料:36味中草藥磨成粉,當年早秈谷磨成粉,白觀音土,泉水,陳母曲。

概述

百草,指各種草類,亦指各種花木,古有“神農嘗百草”的美麗傳說。
百草入曲,即引天然本草植物融入酒麴,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釀酒方式。據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帛書《雜療方》記載,西漢初年就有釀酒加入藥材的工藝,經過時代的演進,其中又分化出兩種方向,一種是以藥入曲,得其藥性,更助其酒性,另一種是以酒泡藥,借酒融其藥性,成為藥酒。
中國傳統蒸餾白酒在古代和近代時期,也常見引本草入曲的工藝,然而引本草入曲的工藝繁瑣複雜,到了現代,唯有董酒得以傳承。
“董酒是我國名酒中唯一使用大量中草藥成分參與釀造又沒有成為藥酒的綠色健康白酒。”——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勇

作用

對酒麴的作用——中草藥在酒麴生產中的主要作用有抑制雜菌,定向培育,提供釀酒菌生長需要的營養,提升酒的品格及香味。
在發酵時的作用——百草入曲的主要作用一是釀造微生物,使其釀造環境中的微生物有利於白酒生產的方向發展;二是本草中的一些有效成分隨著蒸餾過程,形成酒中獨特的風味物質,使其香味更為協調。
《科學認識中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報告指出,中草藥的萜烯類活性物質隨著發酵過程融入酒體之中,萜烯類活性物質是能夠起到緩解酒精傷害、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生理節奏、預防疾病和促進康復等作用。

工藝簡析

傳統藥曲的製作流程:
中草藥粉、米粉、水陳酒藥→拌料→打實切塊→陳曲接種滾角→入匾保溫保濕培養,換匾,並匾→曬乾。
中草藥的配方各地各人各異,少則10多種多則數十種。下面以福建地區傳統方法製作的福建藥曲為例做介紹:
福建藥曲由36味中藥配成:當歸,升麻,山奈,川椒,甘松,肉桂,杜仲,黃芪,枝子,薄荷,良姜,陳皮,小回,京介,甘竹,甘草,益智,巴戟天等等。
材料:36味中草藥磨成粉,當年早秈谷磨成粉,白觀音土,泉水,陳母曲。
1.藥粉,谷粉,觀音土,水在大木桶里混合攪拌均勻;
2.揉壓緊實成形,切成小塊(或用木模);
3.拌入陳曲粉滾動,讓陳曲粉均勻粘在曲塊上,過篩篩去粉末;
4.擺上竹匾,放入密閉的曲房中,多層保溫保濕培養3天,待曲塊表面長滿白色菌絲,逐步開窗透氣,待菌絲逐漸長透曲塊後,便可出曲;
5.日曬,一次曬乾,保存;

百草入曲工藝

董酒秉承了平衡、和諧的傳統中醫養生理論,通過百草入曲釀造工藝和配方的代代傳承、不斷總結歸納和演進延續,使董酒采眾家制曲之長、集釀造工藝之優、創釀出酒質獨特的“董香型白酒”。董酒特選130多種生長在雲貴高原的天然本草參與制曲,採用大曲和小曲兩種工藝,其中小曲加入90多種本草,大曲加入40多種本草,參與董酒小曲發酵的中草藥製取酒醅,以百草藥性特徵功能豐滿董酒酒質的健康養生功效;參與董酒大曲發酵的中草藥以製取香醅,形成董酒獨特的董香風格。

相關典故

《齊民要術》中記載了九中酒麴的配方。其中八種是麥曲,有一種是用穀子(粟)製成的。
宋代《北山酒經》中說"曲用香藥,大抵辛香發散而已"。《北山酒經》中記載的十幾種酒麴,幾乎每種都加為數不等的中草藥,多者十六味,最少的也有一味尤其注重所使用藥物的芳香性。
明《天工開物》中說:"其入諸般君臣與草藥,少者數味,多者百味,則各土各法,亦不可殫述"。
“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采掇,成為良藥。”——漢·王充《論衡·幸偶》
“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這是白酒行業中品評高品質白酒的極高讚譽。而如今已經100多歲的白酒泰斗秦含章,賦予了董酒這樣的評價:“董公名酒傳西東,中草藥多百餘種,保健養生眾認可,延年益壽男女同”。國學大師饒宗頤及中國武俠文壇泰斗金庸先生曾品鑑董酒,並讚許有加。金庸還專門為董酒題詞:“千載佳釀,絕密配方,貴州董酒,中國名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