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自然保護區

百花山自然保護區,1985年建立,面積1600公頃,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保護對象為待恢復的天然落葉闊葉次生林生態系統。

基本信息

簡介

百花山自然保護區1985年建立,面積16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待恢復的天然落葉闊葉次生林生態系統。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

自然環境

百花山山坡呈階梯狀,最高一級在百花山頂部三角塔台和百草畔,海拔1800~2000米,寬闊平坦,保留著晚更新世或全新世早期寒冷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古“石海”、冰緣“城堡”和冰辟岩柱等。第二級在中咀、大木場一帶,海拔1400~1600米。第三級在海拔1100~1200米地帶。每級台地上都覆蓋著一層厚的黃土。年均溫為6.3℃,年降水量595毫米。

植物資源

保護區有高等植物700多種,其中菊科、禾本科、薔薇科、豆科、毛茛科、石竹科為大科,每科有30多種植物。植物類型為破壞後待恢復的山地混合森林生態系統,是北京山地森林中林相保持得較好的次生林,對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持生態平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森林植被垂直分異明顯,可分四帶:

(1)海拔1000~1200米之間以油松林、櫟類林和油松櫟類混交林為主;

(2)海拔1200~1600米之間以山楊林、樺樹林為主;

(3)海拔1600~1900米之間以雲杉、華北落葉松林和雲杉樺樹針闊葉混交林為主;

(4)海拔1900米以上的山脊、山頂則是亞高山草甸。

白樺林是該保護區內面積最大、林相較整齊的森林,以海拔1500~1600米處生長最佳,樹高12~13米,胸徑13~20厘米,最大者達40厘米。

楓樺林集中分布在海拔1700~1900米陽坡,樹高8~12米,胸徑10~16厘米。

山楊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500米,陰坡或半陰坡,樹高12~18米,胸徑12~22厘米。

遼東櫟林多分布在海拔1250~1700米的陽坡、半陽坡,但在海拔1500~1600米處生長最好,是百花山最穩定的一種森林類型。山谷有小核桃楸林和青楊樹,長勢良好。人工落葉松林約334公頃,人工油松林生長繁茂。經濟植物資源豐富,如:牧草、油料、芳香、纖維植物等。

藥用植物有200多種,如:五味子、刺五加、沙參、黨參、柴胡、桔梗、茜草等。

(一)柴胡:

傘形科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50~85厘米,葉互生,傘形花序頂生或葉腋生,花黃色,雙懸果長圓形。花期為7~9月,果期8~10月。藥材為乾燥根,具有和解表里,疏肝、昇陽的功能。主治感冒發熱、胸滿脅痛、頭痛目眩、瘧疾、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等症。

(二)桔梗:

桔梗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直立,葉互生,莖中下部對生或3枚輪生,花單生於頂,花冠鐘形,呈藍紫色或白色。蒴果,花期7~9月,果期8~10月。根入藥,具有開宣肺氣,祛痰止咳功能。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野生花卉種類豐富,如:太平花、八仙花、繡線菊、藍荊子(映山紅)、鈴蘭、胭脂花等。

動物資源

保護區野生哺乳動物有20多種,主要有狍、青羊、狗獾、果子狸、黃鼬、狼等。爬行動物有蝮蛇、麻蜥等。鳥類種類較多,有環頸雉、石雞、勺雞、岩鴿、山斑鳩等。益鳥有紅隼、杜鵑、夜鷹、戴勝、伯勞、啄木鳥等。

國家級保護動物有豹、勺雞、紅隼等。

(一)勺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又名松雞,體長400~630毫米,雄鳥具明顯的棕、黑色羽冠,頭至頸為黑綠色,頸側有大型白斑;體羽以褐棕色為主,具“V”形黑紋,尾較翅長。雌鳥與雄鳥近似,但尾和翅長度相近,頭側被羽。

勺雞棲息于海拔700米以上的落葉闊葉或針闊混交林中,以植物性食物為主,3~7月繁殖,營巢於灌叢間的地上,每窩產卵4~9枚、孵化期21~22天。

(二)紅隼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別名紅鷹,體長33厘米,上體磚紅色,具三角形黑色橫斑;下體棕黃色,具黑褐色羽乾紋和點斑,尾羽具寬闊的次端斑。跗、跖、趾深黃色,爪黑色。

紅隼多見於疏林地帶,常在低空飛行,以金色子等昆蟲為食,也吃鼠類及小鳥。通常4~5月繁殖,在樹上或岩縫間築巢,有進侵占其它鳥的舊巢。卵白色,密布赤褐色的粗斑、細點。

旅遊資源

百花山開發早,在五代時期後唐李克用為了作戰曾在此建過亭子。明代百花山建有龍王廟、瑞雲寺等廟宇,曾有過香火盛期。現在廟宇遺址尚存。冰緣“石堡”、冰辟岩柱頗有觀賞價值。更引人入勝的是百花山的四季景色,春季綠草如茵、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秋來層林盡染、五彩繽紛,冬日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別有一番姿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