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牢關

語出: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一:“ 白帝 高為 三峽 鎮, 瞿唐 險過 百牢關 。” 唐 李商隱 《餞席重送從叔余之梓州》詩:“ 武關 猶悵望,何況 百牢關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 百牢關 在州西南, 隋 開皇 中置,以 蜀 路險,號曰 百牢 也。或曰,其地有 百牢谷 ,因名。”

拼音

bǎiláoguān 注音ㄅㄞˇㄌㄠˊㄍㄨㄢ

引證解釋

古關名。隋置,原名白馬關,後改。在今陝西省勉縣西南。唐杜甫《夔州歌》之一:“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唐險過百牢關。”唐李商隱《餞席重送從叔余之梓州》詩:“武關猶悵望,何況百牢關!”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五·漢中府》:“百牢關在州西南,隋開皇中置,以蜀路險,號曰百牢也。或曰,其地有百牢谷,因名。”亦省作“百牢”。唐鄭餘慶《和黃門相公詔還題石門洞》:“地分三蜀限,關志百牢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