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恐懼症

百度恐懼症

“百度恐懼症”,是指百度公司以“占有網路資源,控制全網資源,截獲網路活力”這樣的網路吸血主義作為自己企業運營的特點,並逐漸將這樣的要求,夯造進百度的企業經營理念中,慢慢形成一個隱蔽在數十萬中小企業、數億中國網民背後,影響網際網路自由和公平的最大敵人。而百度最令人詬病的一些特點,都基於如上吸血主義特點而展開。“不作惡”,在百度卻完全成為空談。

概述

百度恐懼症百度恐懼症

進入2010年,網際網路進入中國已經超過了15個年頭。在7月,《計算機世界報》一篇《“狗日的”騰訊》的報導,揭開了中國網際網路領域隱形惡勢力的蓋子。因騰訊引發的網際網路公司霸權、抵制創新、只懂複製等問題,開始浮出水面。這樣的惡勢力公司,不單單只有騰訊一家。百度,也成為徘徊在“狗日的某某”邊緣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Google公司以“不作惡”作為自己的企業理念,以整合全球信息作為企業運營目標時,以“中國的Google”自居的百度公司,複製抄襲了谷歌的表現形式,卻選擇拋棄“不作惡”這樣的企業理念和處事哲學,與騰訊公司一樣,膨脹成巨無霸網際網路公司。

由來

瘋狂盜版

百度抄襲百度抄襲

百度的盜版,幾乎是從骨子裡開始。百度在2005年的上市招股書中,明確將自己打造成“中國的谷歌”。雖然,Google公司也因盜版問題和未經許可引用他人內容而成為焦點。但Google公司的發展,整體上秉承了其“不作惡”的特點。而百度公司,從成立伊始,就以踩著Google的腳步前進為己任。從搜尋界面,到廣告形式,從市場運營,到企業合作,幾乎就是Google的翻版。

百度最大的盜版,在於其賴以生存的基礎:百度MP3搜尋和下載。雖然經過無數輪次的著作權官司,百度或輸或贏,但百度始終沒有放棄MP3搜尋下載的侵權行為。同樣,這種盜版,也慢慢延伸到其他領域。比如數字圖書、網路文學。2009年年底,盛大文學宣布對百度提起訴訟,提出了起訴百度的七大理由,其中最主要的是,百度在搜尋結果及貼吧中收錄了大量的網路文學盜版,這些作品侵犯了盛大文學的權益。百度因侵權被起訴,並不是第一次。在Google上搜尋關鍵字“百度+侵權案”,有321,000條結果,可以說百度官司纏身;而搜尋“百度+侵權”,獲得結果更有1,090,000條,說明百度盜版和侵權屬於劣跡斑斑。

肆意掠奪

除了盜版,百度另一個受人詬病的,就是其掠奪本性。這一點,在百度的“競價排名”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很多評論表示,百度對商業利潤的追逐,已經到了沒有底線的地步。百度對用戶搜尋權益的掠奪,百度對商業合作夥伴廣告費的掠奪,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百度為了改善其競價廣告掠奪本性,推出了新的廣告系統,但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很多客戶發現,系統的針對性依然不夠,更多廣告費用被白白浪費,和百度宣傳的最好的中文搜尋競價排名廣告不符。著名網際網路評論員陳永東甚至懷疑,百度競價排名,是不是從一開始推出就是一個錯誤。

在Google被迫退出中國市場的當口,百度的掠奪更加過份和肆意,和“不作惡”的理念漸行漸遠,越發顯示其貪婪本性。據說百度在看到新浪樂居單獨上市,以及ku6網站上市後,在內部提出了一個必須全速拷貝這兩者模式的生死令。很快,百度的奇藝網上線,百度的樂居也上線。除了和同行業網際網路企業競爭外,百度損害上下游的行為也日漸增多。面對百度的肆意掠奪,經常性有合作夥伴打著旗幟,跑到百度所在北京總部大樓,提出抗議。而百度總有強大的公共能力,化進攻為無形。

殺雞取卵

百度成假藥聚集地百度的“競價排名”成假藥聚集地

百度作惡本性,還在於其殺雞取卵的特性。早期的Google也沒有廣告,但後來Google學到或者說買到了關鍵字廣告這門藝術,並很快獲得了讀者和廣告商的青睞。百度看到這個機會,也很快把競價廣告模式引入自己的搜尋結果頁面。但百度不光不顧隱私大做廣告,百度的排名廣告,則直接代替了真正的搜尋結果。很多用戶大嘆百度搜尋結果不準,其實是因為這些不準的搜尋結果,都是來自於百度的競價排名廣告。在很多關鍵字下,搜尋結果的第一屏幾乎全部是廣告,這在全世界也絕無僅有,獨此百度一家。百度用殺雞取卵的辦法,搶奪了用戶的眼球,把服務網民早就忘到九霄雲外。

更可氣的是,一家做得不錯的企業網站,如果不在百度上做競價排名,則這家網站的網頁收錄數量,很可能一夜之間就被清零。為了廣告利益,完全無視用戶需求。當然,這樣的殺雞取卵行為,百度可歸之於市場競爭使然,但百度,遠不止只有大家都知道的殺雞取卵行為。

打擊創新

百度和騰訊在網際網路公司中最受人詬病的,還是打擊創新。《“狗日的”騰訊》一文,質問和批評的就是騰訊壓制創新的所為。實際上,百度也一直在壓制創新。當然,百度壓制其他創業公司創新的,自己的產品卻總是做不完善。除了貼吧以其簡單原因獲得無處發泄用戶的青睞外,百度幾乎涉足了所有網際網路領域,卻鮮有特別成功之處。這跟搜尋引擎特性有關,也跟百度個性有關。

影響

百度做諸多產品的目的不是真要發展所有產品,而是為了競爭,為了打擊和牽制對手,將創新扼殺在搖籃中。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創新,這個社會無疑會成為一個死的社會。同樣,在企業界,一個創新的企業,長大後卻處處選擇壓制別人的創新,這個巨無霸企業,跟死了的企業,也無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