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消費維權法律指南

《百姓消費維權法律指南》是2008年3月1日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百姓消費維權法律指南

《百姓消費維權法律指南》的內容包括:消費者維權概述、購物維權、居住維權、餐飲維權、就醫維權、乘車維權、旅遊維權、購車維權、置房維權、家裝維權、娛樂維權、美容維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質量的同時,依法維權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重視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有針對性地、系統地介紹我國保護百姓衣食住行的法律規定及百姓消費時應注意的問題十分必要。《百姓消費維權法律指南》正是從這點出發,依據我國的法律、法規,結合市場規則及百姓衣食住行中常見的消費糾紛和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編寫。

目錄

一、消費者維權概述

二、購物維權

三、居住維權

四、餐飲維權

五、就醫維權

六、乘車維權

七、旅遊維權

八、購車維權

九、置房維權

十、家裝維權

十一、娛樂維權

十二、美容維權

序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質量的同時,依法維權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重視維護自己的權益。儘管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常常會碰到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事情。比如:所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就餐中出現飯菜的衛生問題,購房時遭遇購房陷阱,等等。普通百姓雖有一定的維權意識,但是在真正面對商家並與其交涉退貨、返修、索賠時,又往往找不到相應的法律依據,不知道法律究竟賦予了消費者哪些權利,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確地運用法律,找到最佳的對策,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有針對性地、系統地介紹我國保護百姓衣食住行的法律規定及百姓消費時應注意的問題十分必要。本書正是從這點出發,依據我國的法律、法規,結合市場規則及百姓衣食住行中常見的消費糾紛和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編寫。

全書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以下章節:一、消費者維權概述;二、購物維權;三、居住維權;四、餐飲維權;五、就醫維權;六、乘車維權;七、旅遊維權;八、購車維權;九、置房維權;十、家裝維權;十一、娛樂維權;十二、美容維權。

本書由徐康平任主編,於明燕、王桂菊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人員還有衣秋靜、李敏、陳強安、岳樹利、鄭強、趙帥、趙建彰、趙靜、胡琴、聞漢東、簡茜。由於消費者維權的領域相當廣泛,加之時間倉促和編者水平有限,本書出現疏漏和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文摘

一、消費者維權概述:

(一)消費者維權基礎知識問答:

1.什麼是消費者?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的規定,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公民個人或單位。消費者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的主體,如何認定消費者的範圍是確定消費者身份、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問題,也是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貫徹執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前提條件。消費者應具有以下特徵:

(1)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性質屬於生活消費

從消費者的主觀目的來講,生活消費不應具有營利的目的。生活消費是人們為了生存與發展的需要而進行的消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的消費。物質產品消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費,精神產品消費主要是接受各種服務,如旅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費

(2)消費者的消費客體是商品和服務

商品是指為滿足人們物質文化需要而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服務是指為方便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而做出的工作或者勞動,如文化教育、醫療、保險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產品和服務的範圍逐漸擴大,但法律禁止的消費產品和服務不在其中,例如買賣國家禁止流通的文物、色情服務等

(3)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是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

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大多數情況是進行了等價交換。一般情況下購買商品自己使用,使用者即是消費者。購買商品供別人使用,實際使用者也應視為消費者,例如購買商品供家庭成員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