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民俗禮儀大全

百姓民俗禮儀大全

《百姓民俗禮儀大全》,馮逢編,中國盲文出版社 ,2004-3-1 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馮逢

ISBN:9787500218128, 7500218125

出版社:中國盲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3-1

定價:¥19.80

內容提要:

興文明禮儀之邦,揚中華傳統文化。

目錄:

一、民間年節風俗

春節的起源

春節拜年的習俗

春節守歲的風俗

春節掃塵的由來

“除夕”年夜飯

除夕壓歲錢

鞭炮的由來

春節對聯喜盈門

大年百姓貼窗花

除夕不殺雞

元旦的由來

元宵抹黑臉

元宵節的由來

正月十五鬧花燈

清明節的起源

踏青的風俗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吃月餅

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吃糕

重陽節賞菊

重陽采茱萸

臘月的由來

臘月合歡喝粥

藏族的望果節

藏族的雪頓節

藏族的香浪節

藏族的沐浴節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苗族的爬山節

苗族的趕秋節

苗族的羊馬節

苗族吃新節

苗族龍船節

壯族的婭拜節

壯族的歌圩節

瑤族達努節

崩龍族採花節

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的剽羊節

彝族慶年節

白族的青姑娘節

白族鬥雞節

傣族潑水節

布依族跳花會

黎族的情人節

布朗族過年節

納西族的三朵節

布依族的趕查白節

達斡爾族新年節

瑤族新年節

侗族花炮節

白族三月街

仫佬族衣飯節

瑤族耍歌堂

維吾爾族聖紀節

侗族舞春牛

哈尼族苦扎扎節

高山族豐年祭

二、民間禮節風俗

三、民間稱謂風俗

四、民間起名風俗

五、民間生活風俗

六、民間婚葬風俗

七、民間禁忌風俗

八、民間絕技風俗

九、民間信仰風俗

十、民間佛廟風俗

十一、民間吉神風俗

……

書摘:

主食系列 藏族農牧民都喜歡吃“糌粑”。糌粑可以意譯為炒麵。它的製作方法是把青稞、豌豆或燕麥粒洗淨晾乾炒開花,然後磨成粉。一般的吃法是先在碗裡倒些酥油茶或清茶,然後加人適量糌粑,左手端碗,右手攪拌糌粑,其乾濕程度是既可捏成團,而又不會因水多而粘手。拌好後捏成小塊送人口中。生活稍好些的,吃糌粑時拌人酥油奶渣糖,平時多加鹽,其味道猶如甜點心,很香而且抗飢,久食可治胃潰瘍。維吾爾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喜歡吃“帕羅”。“帕羅”通常的漢語叫法是“抓飯”。它是用大米、羊油、羊肉、蔥頭、胡蘿蔔、葡萄乾等混合做成的飯,其風味有點接近炒菜拌米飯,但是有葡萄乾等乾果時有甜蛛,而且它是焗制而成,油量較大,吃時用手抓,故得名。早在唐代的《酉陽雜俎·酒食》中對它就有記敘。新疆少數民族的烤饢也很有特色。一般用白麵粉(也有用玉米或高梁面的)和上鹽(或糖),做成邊沿厚中間薄的圓餅,外面抹些油,粘些洋蔥芯渣,貼在專門的烤爐內壁烤熟。

自然可口 這裡所指的是利用自然條件,就地取材,製作食物的飲食習俗。海南省的黎族多居山林之中,山上的山鼠、田裡的田鼠和樹上的松鼠都是黎家的美食。在野外捕鼠後以篝火燎毛刮淨,帶回家除去內臟或烤或煮佐以調料食之。黎族醃泡酸菜,其中也要加入畜骨或獸骨。黎族稱作“南沙”的這種酸菜,酸味濃烈,開胃消暑,四季都食用。

南方吃竹筒飯的少數民族有好幾個。黎族的竹筒飯在家中和野外都可以做:砍一節較粗的嫩竹裝入當地特產的香糯米和適量的水,或再抖人些獵獲物的瘦肉與鹽,架在火堆上燻烤,水

沸後以樹葉或木塞封口,隨時轉動竹筒使其受熱均勻,待飯香溢出取下稍候,以刀剖簡便可食用。傣族的竹筒飯叫“香竹飯”,香竹的竹節較長,但竹管不粗內壁有層很香的竹膜。先將淘好的糯米裝進竹筒里以清水浸泡六七小時,然後用芭蕉葉封口,放進火灰里煨或在火塘上烤。筒口冒出蒸汽10分鐘後取出竹筒,用木棒將竹筒捶軟,然後撕開竹片,頓時清香四溢。竹筒米飯白軟細膩。滑爽可口。

傣族的“剁生”食品也較多,有豬肉、牛肉、魚肉、黃鱔、青蛙、馬鹿肉、麂子肉等數十種。所謂剁生就是生吃,不用烹炒煎炸蒸煮烤燒焗,但要加入蔥、蒜、姜、蕪荽、野花椒、辣椒麵、鹽、味素、香油、檸檬汁等調料。剁生的肉都是新鮮的無病菌的。鄂倫春獵人喜歡吃生的狍肝和半生半熟的肉;藏族牧民喜食生牛羊肉干;赫哲族不論冬夏,都有吃生魚的許多方法;苗族、侗族也有一些吃生魚的製作方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