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鎮

白雲鎮

白雲鎮位於貴州省平壩縣城西南面,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約8公里,周圍與平壩縣的天龍鎮、羊昌鄉相鄰,與西秀區的黃臘鄉、劉官鄉、大西橋鎮接壤。白雲鎮轄22個行政村,86個自然村寨,182個村民小組,境內駐有國營黎陽公司本部和011第二設計所,總人口4.5萬人,其中農業戶農業人口2.97萬人。(本詞條是一個歧義詞,以下將主要介紹貴州省平壩縣白雲鎮,在最後也將簡略的介紹湖南省臨湘市白雲鎮和四川省梓潼縣白雲鎮。)。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白雲鎮白雲鎮
白雲鎮區域總面積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110畝,其中水田面積17060畝,旱地面積12050畝。龍(鳳山)肖(家)公路,平(莊)路(塘)公路分別貫穿東西。南北全境,肖(家)蚱(隴)公路連通西秀區,交通十分便利。槎白河,邢江村河流徑12個行政村,風景十分迷人,山區和田園相連結,土壤肥沃,水源豐富。

境內現有廣平水泥廠、天馬水泥廠、楓陽水泥廠、閩雲機磚廠等大小鄉鎮企業420家;有楓陽、平林兩個建材工業小區;有金坪三元雜交豬種豬繁育基地,有平林果茶等綠色產業科技種植小區;有元何村肉牛養殖基地,有金坪、路家莊300畝的烤菸種植基地,有黎陽、肖家、路塘等三個農副產品集貿市場,以商飲、運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繁榮活躍。

白雲鎮社會經濟也隨之得到不斷發展,農業科技含量逐年增加,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經濟科技躍入全縣前列,鎮容鎮貌發生了重大改觀。2003年,白雲鎮糧食總產量達1.1萬噸,工農業總產值預計達到24641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24740萬元,預計完成鎮財政稅收205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501元,農民人均吃糧350公斤。

經濟建設

白雲鎮羅陽養殖場介紹
羅陽養殖場介紹

羅陽養殖場位於白雲鎮肖家村,占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預計投資30餘萬元,2008年投資12萬元;預計養殖母豬頭數達到80頭,2008年母豬頭數33頭。建成規模後,自產仔豬出售和養殖,預計明年初開始向市場投放仔豬和商品豬。

白雲鎮成立首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2008年8月19日,平壩縣利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白雲鎮林下村成立,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科技為導向,提高農產品價值,逐步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平壩縣利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地處平壩縣林下村,交通便利,長期以來,林下村周邊村寨一直經營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其盛產的大米,遠銷到貴陽、安順等地,但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並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走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在村委主任林子穎等人的帶領下,成立了“平壩縣利民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主要目的是幫助社員提供優良品種種植,提供產前信息交流平台,產中技術服務,產後銷售策略等等,為農民提供各種技術性的服務。

該合作社2008年有規模養殖場6個,果林300餘畝,合作社社員達到105人,其中大專學歷3名,高中以上學歷20名。

經濟政策

白雲鎮白雲鎮
第一條 為進一步改善平壩縣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對外開放步伐,調動鄉(鎮)、部門及各界人士參與我縣經濟建設的積極性,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縣委、縣政府對引進資金到平壩縣進行經濟社會建設的單位和個人實行獎勵。

第二條 縣財政單設獎勵基金專戶,對招商引資獎勵金費予以保證。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外資,是指我縣以外的資金(資本)。包括國內外個人、團體或組織,以合資、合作、獨資和租賃場地、廠房等形式投資我縣的縣外資金。不包括由縣級財政擔保的各類借款以及原有項目增資部分。

湖南省臨湘市白雲鎮

白雲鎮湖南省臨湘市白雲鎮
白雲鎮位於臨湘市境西部,是岳陽市區進入臨湘的第一站。鎮域原分屬路口、長安2鄉;1984年調整原岳陽市與臨湘縣行政區劃,將9個半村劃歸岳陽市北區路口鎮,其餘台上、石山、灰山、新合、路豐等村劃歸臨湘縣路口鄉;1987年11月將原長安鄉(現城南鄉)的楊田、毛灣、張牌、傅慶、水井等5村劃歸路口鄉,同時建為縣屬鎮,以境內盛產白雲石而名白雲鎮。1992年8月以鎮政府駐地成立麻塘居委會,將集鎮周圍的9個組劃歸居委會管轄。白雲鎮總面積39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轄10個村、1個居委會。2000年白雲鎮國內生產總值6910萬元,各類稅收254萬元,財政收入340萬元。

鎮域東起臨湘市城區,有3個村在城區25平方公里規劃區範圍之內;西至雲溪區路口鎮,與國家重點企業長嶺煉油廠接壤;北靠林木貯量豐富的荊竹山林場;南依五尖山省級森林公園。鎮域資源豐富。白雲石石灰石貯量居中國第二,且品位高,易開採,好加工。白雲鎮擁有開採、加工、銷售礦石的集體、個體私營企業150多家。產品遠銷5個省市的60家大中企業,從業人員達8000多人,使之成為臨湘的工礦重鎮。除此之外,白雲鎮還有鎮、村林場10個,面積5300畝,林木貯蓄量達1.3萬方;有大小水庫17座,蓄水量395萬方,可灌溉8100畝農田。京廣鐵路、107國道、岳臨公路三線貫穿其中,長江黃金水道近在尺咫,還有一條麻支專用鐵路和若干個貨場,村組公路網狀排列,交通可謂四通八達。白雲鎮有大小貨車240多輛,客車12輛,從業人員360多人。有學校12所,校舍總面積23000多平方米,教職員工180多人,在校學生3500多人。1993年8月投入28萬多元拉通臨湘市至白雲鎮的有線電視網路,現有電視用戶近2000戶。擁有程控電話1400多門,入戶率52.8%。行動電話460多部。有5個村被評為“電話村”,2個村被評為“先進電話村”,鎮被評為“電話鎮”。鎮人民政府設麻塘鋪。2000年鎮區規劃面積10.8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52人,國內生產總值2400萬元,各類稅收150萬元,財政收入170萬元。街道總長6680米,其中寬30米的主街道白雲街2200米,房屋建築面積88000平方米,近期即將竣工的長白路、長楊公路將會把白雲鎮與市區融為一體。

四川省梓潼縣白雲鎮

白雲鎮四川省梓潼縣白雲鎮
白雲鎮位於梓潼縣西北部,距離縣城13公里。東連宏仁鄉,西接黎雅鎮,南鄰臥龍鎮及遊仙區朝真鄉,北與石台、仙鵝兩鄉接壤。白雲鎮下轄7個行政村、6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幅員面積29.31平方公里,總人口10100人,其中農業人口9500人。總耕地面積11600畝、森林覆蓋率29%。

白雲鎮302線穿境而過,武引渠系和石雞河縱貫全境,提灌站、蓄水池、山坪塘星羅棋布,與條條暢通的鎮、村、社三級道路一起,形成了溝渠相連的水網、四通八達的路網。白雲鎮7個村全部開通有線電視,5個村接通有線電話,絕大部分村社完成農網改造,民眾生產生活條件較為優越。

白雲鎮“兩雜”制種、地膜花生、生薑種植、畜禽生產四大優勢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所出產的優質生薑、紅早花生、花生良種及良種仔豬聞名全市,遠銷川北及重慶一帶。“兩雜”制種生產歷史長達20餘年,面積常年穩定在3000畝,是制種企業的骨幹基地。2006年白雲鎮實現地區GDP3390萬元、農業總產值3250萬元、糧食總產量4800噸、油料總產量1086噸、出欄生豬12800頭,年末人均純收入達到3069元。

鎮政府機關駐地在鑼包村三社。鎮區緊鄰302線,面積0.4平方公里,現有城鎮居民600人。鎮區內設立有中國小、信用分社、衛生院、供水站、糧管所、郵政代辦所等場鎮單位,白雲中國小招收白雲、石台兩鄉鎮適齡兒童入學,可獨立完成9年制義務教育。場鎮內有綜合農貿市場一處,蔬菜副食、日用百貨供應充足。

鎮人民政府位於場鎮向陽街,下設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財政所四個辦事機構,另有武引工程白雲水管站、白雲廣電站等上掛業務部門2個,民眾辦事較為方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