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陘

白陘

”又見《辭海》“白陘”條目曰:“白陘,一名孟門,太行八陘的第三陘,在河南輝縣西,為豫北、晉南之間的交通隘道。 ”以上兩相對照,足以說明齊師伐晉的兩路兵馬中,一路走的便是白陘,同時也足以證明,白陘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550年的歷史! 它東起河南輝縣市博壁鎮的白鹿峰(一說白甸村),故名“白陘”,西側則輻射今晉城市的高平市與陵川縣,凡三百華里許。

歷史沿革

早在曹操伐高幹前,我們的祖先便在巍巍太行中利用天然隘道或花費巨資巨勞,開鑿出供東西出入之“八陘”,從南往北分別是軹關陘、太行陘、白陘、釜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白陘問世於何時,不得而知。據1988年版《山西公路交通史》載,公元前550年齊師伐晉,“分兵兩路,一路由太行入晉……另一路由孟門入晉。”又見《辭海》“白陘”條目曰:“白陘,一名孟門,太行八陘的第三陘,在河南輝縣西,為豫北、晉南之間的交通隘道。”以上兩相對照,足以說明齊師伐晉的兩路兵馬中,一路走的便是白陘,同時也足以證明,白陘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550年的歷史!它東起河南輝縣市博壁鎮的白鹿峰(一說白甸村),故名“白陘”,西側則輻射今晉城市的高平市與陵川縣,凡三百華里許。在漫長歷史中,白陘一直是貫通晉豫及江南諸省的一條咽喉要道。
曹孟德應慶幸,畢竟在他那個時代,已有了穿越太行山“羊腸坂”這樣的道路(儘管“羊腸坂”不在白陘),否則,他只好真的踅馬東歸,無功而返,那才真是“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