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桿

白蠟桿

白蠟桿(Fraxinus chinensis Roxb.),屬木犀科,白蠟屬植物的通稱。本屬約70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極少數向南延伸至熱帶。中國約有20餘種,分布最廣的是白蠟樹。木材堅韌,耐水濕,供家具、農具、膠合板等用;枝條可編筐;樹皮稱“秦皮”,中醫用作清熱藥;樹上放養白蠟蟲,以取蟲白蠟;又是固沙樹種。落葉喬木 ,稀灌木 。奇數羽狀複葉,對生 ,稀單葉;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小,雄蕊 2 枚;翅果扁平,披針形;種子單生,長圓形。喜光,對霜凍較敏感。喜深厚肥沃濕潤土壤,常見於平原或河谷地帶。多數種類能耐輕鹽鹼性土。用種子、插條、埋條等法繁殖。宜結合當地環境條件及經濟目的採取不同的作業方法。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樹冠卵圓形,樹皮黃褐色。小枝光滑無毛。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5--9枚,通常7枚,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不對稱,緣有齒及波狀齒,表面無毛,背面沿脈有短柔毛。圓錐花序惻生或頂生於當年生枝上,大而疏鬆;橢圓花序頂生及側生,下垂,夏季開花。花萼鍾狀;無花瓣。翅果倒披針形,長3--4厘米。花期3--5月;果10月成熟。翅果扁平,披針形。

生長環境

喜濕潤,多分布於山洞溪流旁,生長快。喜光,對霜凍較敏感。喜深厚肥沃濕潤土壤,常見於平原或河谷地帶。多數種類能耐輕鹽鹼性土。用種子、插條、埋條等法繁殖。宜結合當地環境條件及經濟目的採取不同的作業方法。

分布範圍

北自中國東北中南部,經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南達廣東、廣西,東南至福建,西至甘肅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白蠟樹是白蠟蟲的最適寄主。歷史上西昌等地建有許多白蠟樹園放養白蠟蟲,以取白蠟,過去西昌白蠟蟲交易的“蟲會”聞名全國。另,白蠟樹木材堅韌,供制家俱、農具、車輛、膠合板等;枝條可編筐;樹皮稱“秦皮”,中醫學上用為清熱藥。

白蠟是一種名貴天然藥物原料,市場需求穩定,而全國年產量卻因白蠟樹和女貞樹被毀而逐年下降,白蠟和白蠟蟲貨緊價揚,應充分利用白蠟生產這一傳統產業優勢,再創西昌白蠟產業的輝煌。

觀賞特性及園林用途:該樹種形體端正,樹幹通直,枝葉繁茂而鮮綠,秋葉橙黃,是優良的行道樹和遮蔭樹;可用於湖岸綠化和工礦區綠化。

古代兵器

白蠟桿 白蠟桿

白蠟桿指由白蠟木做成的長桿兵器,武術中通常指槍棒,古代軍隊中專指長槍。中國古代由宋朝逐漸開始興起白蠟木做的槍,到明朝的時候成為軍隊最主要裝備,當時為了保證軍需配給還專門種植白蠟樹。明末名將秦良玉帶的兵就因為使用一水的白蠟桿長槍,而被人稱作白桿兵。白蠟桿通體潔白如玉、堅而不硬、柔而不折,桿身可彎曲到180度不劈裂,柔韌性強,自身纖維密度稠,有較強的自然拉力,在乾燥的地方不劈裂,在潮濕的地方不變形,其彈性、韌性是其它木質不可比擬的,屬綠色、天然、獨特、稀有的特產

白蠟桿可以做各種工具把及武術或體育用品,枝條可編制各種筐攔,外皮可入藥。

註:以白蠟桿為軍隊主要裝備,並大範圍使用,此事存在爭議,雖然都說秦良玉所部善用白蠟桿長矛,號稱白桿軍,但在《滿州實錄》的記載里只說是“執丈五竹柄長槍利劍大刀”,注意是竹柄長槍,不是白木長槍,難道後金連竹子和木頭都分不清?而且據《手臂錄》記載“槍材以徽州牛筋木為上,劍脊木次之,紅棱勁而直,且易碎,白蠟軟,棍材也”。《武備志》中也有“槍桿稠木第一,合木次之”,可見當時很少用白蠟木做槍的。白蠟桿應該是後期民間武術家所用的,而不是軍隊制式的兵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