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茛

白薯茛

白薯茛(學名:Dioscorea hispida)是薯蕷科薯蕷屬的植物。分布於印度至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1,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溝谷邊灌叢中林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簡介

薯茛(學名:Dioscoreahispida)是薯蕷科薯蕷屬的植物。分布於印度至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1,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溝谷邊灌叢中林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刺藤本;塊莖大小不一,卵形或長卵圓形,外表褐色,散生有細長鬚根,斷面新鮮時白色或微帶蘭色,乾後黃棕色。莖粗壯,圓柱形,高達30米。掌狀複葉,有長柄,小葉3;中間小葉片橢圓形或矩圓形,兩側小葉較小,極偏斜,紙質,網狀支脈明顯,兩面有疏柔毛,很少無毛。雌雄異株;雄的長15-50厘米,密被柔毛,有花約40朵;苞片短於花,外輪花被片圓形,長不及1毫米,內輪花被片較長面厚,外面均密生柔毛;雄蕊6,不全部發育。蒴果反曲,長4-6厘米,寬2.5-4厘米,密生柔毛;種子迭生於果實每室頂端,翅向基部延伸,呈矩圓形。

分布範圍
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亞洲熱帶其它地區也有。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溝谷邊灌叢中或林邊;也有栽培。塊莖去毒後方能食用;外敷治癰疽、惡毒大瘡等症。

藥用價值

別名:薯茛頭、白薯郎、榜薯、野葛薯、白薯茛、白薯蕷、板薯、榜花薯、榜蒣、大力王、那亞、山仆薯、山薯、葉板茨、白薯郎、白薯良、大苦薯、地遍、地片、獨龍、三葉黃姜、薯莨頭、土百部、網脈三葉薯

性狀:有刺藤本。生溝谷邊灌叢中或林邊;亦有栽培。塊莖藥用。

性味:有毒。

功效:解毒,消腫,止痛,去瘀止血。

主治:毒瘡,瘰癧,無名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