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蓴

《四川志》載:“綿們・縣武都山上出白蓴菜甚美。 ”“武侯池、東武山,即生白蓴處。 ”《益州記》載:“東武山有池,出白蓴。

白蓴是四川對蓴菜的地方俗稱。蓴菜或作菁菜,又名�菜、馬蹄菜、湖菜等,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鮮美滑嫩,為珍貴蔬菜之一。蓴菜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常食蓴菜具有藥食兩用的保健作用,正合黃帝內經中藥食同源的理念。
“白蓴典故”
唐代時,已見對四川出產蓴菜的記載。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詩,就曾寫過他寓居成都時“網聚粘圓鯽,絲繁煮細蓴”,招待他的朋友王契。李白在四川活動時,也對綿竹的蓴菜十分喜好。《四川志》載:“綿們・縣武都山上出白蓴菜甚美。”《綿們・縣誌》記:“蓴菜,一作尊。葉為橢圓形,有長柄,莖及葉‘背具黏液,可作羹。”“武侯池、東武山,即生白蓴處。武侯所鑿,李雁有記。”《益州記》載:“東武山有池,出白蓴。冬夏帶絲,肥美為一州最。”李調元《喜晴二首》詩:“蓉溪客至烹紅鯉,綿竹人來饋白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