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眶絨鴨

白眶絨鴨

白眶絨鴨雄鴨身長255-267mm,雌鴨身長240-250mm。體重約1.6kg。兩性異形。與其他絨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面部羽毛分成色彩鮮明的幾何圖形,鼻孔延伸到鳥喙處有棕色大塊斑紋,雄性鴨喙藍灰色,雌性鴨喙亮橙色。都具有鮮黃色的腳。雄鴨有一黑色的胸部和淡綠色頭部。白眶絨鴨像其他絨鴨一樣,該種原產於極北地區。繁殖於結凍的海岸,一年四季,白眶絨鴨(圖4)白眶絨鴨均以無脊椎動物,如軟體動物,蠕蟲,甲殼動物等為食。它從海底獲取大部分食物,所以喜歡在大陸邊緣的淺水區游來游去。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白眶絨鴨白眶絨鴨

白眶絨鴨雄鴨身長255-267mm,雌鴨身長240-250mm。體重約1.6kg。兩性異形。與其他絨鴨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面部羽毛分成色彩鮮明的幾何圖形,鼻孔延伸到鳥喙處有棕色大塊斑紋,雄性鴨喙藍灰色,雌性鴨喙亮橙色。都具有鮮黃色的腳。雄鴨有一黑色的胸部和淡綠色頭部。最傑出的眼睛周圍,由黑色的羽毛包圍眼鏡,外觀有白色斑塊。雌鴨比較單調,體羽基本是黑色和褐棕色條紋,圓眼睛周圍也有斑紋,但是為淺棕色。

白眶絨鴨白眶絨鴨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

白眶絨鴨分布圖白眶絨鴨分布圖

生活習性

白眶絨鴨像其他絨鴨一樣,該種原產於極北地區。繁殖於結凍的海岸,一年四季,白眶絨鴨(圖4)白眶絨鴨均以無脊椎動物,如軟體動物,蠕蟲,甲殼動物等為食。它從海底獲取大部分食物,所以喜歡在大陸邊緣的淺水區游來游去。

白眶絨鴨白眶絨鴨

雄鴨喜歡發出鴿子般的咕咕聲或kor-er-korkorr-kor聲,有時發出呻吟聲。雌性發出鵝鴨般的聲音。冬天則沉默不叫。

生長繁殖

每年晚夏季節,北極地區的島嶼四周被水環繞著,此時,白眶絨鴨便開始在島嶼上築巢繁殖,巢通常建於浮木或一叢海草下面,用以避風。雌鴨用大量枝、葉、青草、海藻等築巢底,將絨毛排列在巢中作內襯。巢穴選在岩石或草木隱蔽的地方。白天在潮汐下覓食,潛水10-18m深度,使用翅膀在水下划水,用翅膀直線飛出水面。能嚼碎貝殼的硬殼及其砂囊。雌絨鴨每窩產蛋5-9枚(平均5個),蛋殼的顏色有淺橄欖油色、帶褐色橄欖油色和灰橄欖油色等,卵長7.6cm。一夫一妻制,由雌鴨孵育21-28天。這期間,雌絨鴨極少離開自己的巢區,一心一意撲在繁殖後代上。孵化後幼雛由雌鴨帶領,一起來到海邊,一邊嬉戲,一邊不停地潛入水中撈取食物。在通常情況下,幾個家庭的小絨鴨會聯合起來,過著集體生活,就像是幼稚園似的。56天后開始能飛行,到九月份,它們便能展翅飛翔,於是開始西行,遷入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海灣去越冬。

白眶絨鴨白眶絨鴨

種群現狀

白眶絨鴨白眶絨鴨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白眶絨鴨(圖7)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圖片:全部圖片、白眶絨鴨分布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