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國

白狼國

白狼國是東漢時期位於四川境內一個小國,又稱西戎白狼國。其屬地包括今天四川雅礱江以西的新龍縣、白玉縣(含今日的山岩地界)等地區,與雅礱江東邊的氂牛國相鄰。

基本信息

簡介

郭崗頂古遺址郭崗頂古遺址

2001年,當地人在四川省雅江縣西俄洛鄉郭崗頂古遺址挖出過一批陶俑,但出於保護考慮,沒有繼續挖掘。

2012年7月18日,中國著名佛教考古學家、龍門石窟研究所原所長、中國文物信息中心文物鑑定研究室研究員,73歲高齡的溫玉成教授考察了四川省雅江縣西俄洛鄉郭崗頂古遺址。在遺址中發現了元代寺院窖藏中大量9世紀的白狼族陶俑。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見到白狼族的面貌。因此這批出土的白狼國文物是已知的關於白狼國唯一的一批文物,十分珍貴,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據《後漢書·西南夷列傳》,白狼國曾是一個興盛繁榮的國度,並和中原的大漢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到東漢明帝時,“白狼……等百餘國,戶百三十餘萬,口六百萬以上,舉種奉貢。”

歷史背景

白狼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早見於漢書,專家認為他們起源於青海省的巴彥喀拉山一帶,也就是今天的果洛地區,而果洛地區在藏文中的意思與西俄洛的“俄洛”在藏文中的意思是一樣的。

大約在東漢時他們向南遷移,直到巴塘縣一帶,白狼族與漢族很早就有接觸與交流,東漢使臣拜訪過他們並給他們帶去了鹽巴和絲綢。白狼國王寫詩表示感謝,這首詩至今保持在後漢書中。十世紀以後白狼國不在見於史冊,他們完全融合到藏族之中。

郭崗頂遺址

出土文物的主殿遺址出土文物的主殿遺址

雅江縣郭崗頂遺址處在山形猶如坐落在一朵蓮花台上,面積約8000畝左右。郭崗頂坐落在山坡上的廢墟建築群,其中一部分是古代寺院遺址,寺院遺址長35.4米,寬24.8米,還有一個不足100平米的主殿。

出土陶俑的窖藏和塔基里堆放著元代的塔形擦查,塔基面積1.5平方米。在遺址的中間部位也有30多座古建築遺址散布,在遺址東部較遠處還有遺址分布。其中有一處遺址房間內伸出的古樹直徑3米多,高15米多。溫教授認為,這些樹至少約有五六百年以上的歷史,說明該遺址廢棄在元末明初時段。

謎團

出土的陶俑大多面帶微笑出土的陶俑大多面帶微笑

郭崗頂有二個謎團,一是“白狼”為何山頂建寨?,二是什麼時候建成又什麼時候衰敗?歷史書籍和資料中都無答案。

在當地關於郭崗頂的傳說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原屬雲南麗江木氏土司(藏語稱“降沙盪甲波”區域),後格薩爾王征戰滅留下遺址;

二說公元9世紀到11世紀西藏歷史上郎達瑪贊普滅佛後,一些高僧逃到西俄洛大興土木,講經傳法,廣招弟子,後因戰亂和一場火災使該地成為廢虛;

也有猜測是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郭沙寺在遠古時代行是信奉嘎舉派寺院,後幾經搬遷改信黃教至今,是郭沙寺遠古在郭崗頂的建築遺址等。

意義

吐蕃似髮飾的陶俑吐蕃似髮飾的陶俑

根據郭崗頂遺址的發現以及出土文物的研究,溫玉成教授說:“這裡應是古代白狼族一個重要的居住地,吐蕃滅掉白狼國(白蘭)以後,白狼族經歷了吐蕃化的過程,陶俑反映了9世紀白狼人的生活狀況,他們的髮飾有的保持著原來的狀態,有的類似吐蕃人的髮飾,從一件佛教護法神像上看他們剛剛接受佛教。”他認為,這些文物意義重大,或將幫助歷史和考古人員弄清神秘“白狼國”的興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