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漈靈宮

白漈靈宮位於下垞王西自然村,現有公路直達宮址,主體建築為單檐歇山式。主殿一進兩廳,中設天井,上廳用四石柱,下廳二石柱。大殿供奉張公聖君、齊天大聖、天后聖母、馬洋尊公等神像。

建築

白漈宮依山而築,坐北向南,宮埕寬敞、宏偉、壯觀。石柱對聯是:“由來白漈聲靈古,正是青龍發現時”,“廟以重興原漈水,神唯有赫庇霞山”。

下廳石柱聯為:“聖跡昭靈扶景運,華峰卓爾顯人文”。上面題為清道光廿七年(1847)秋立。宮門檐廊上有一對石刻篆體對聯:“宇沃和長則,壇高壯聖居”。字跡風骨遒勁,並雕飾以精美花邊和山水人物圖案,別具風采。宮門兩邊石柱聯為:“永鎮山川同錦柱,維新雲物麗霞村”,“傳千家民安物阜,敷萬福地久天長”。

傳說

據傳白漈宮原在九華山與常太照車村交界的漈坡,峭壁如屏。因漈高百仞,百米飛瀑飛花濺玉直瀉龍潭。煙霧迷茫中,懸崖絕壁上,舊時傳說有魑魅迷人。宮後原有天妃廟,建於宋代,後圮于山洪,每於陰天時可隱聞鐘鼓之聲鳴於潭中,為女神廟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後因山洪廟宇被沖毀,現僅存遺址。為紀念媽祖功德,常太里(舊時下垞屬常太里)信眾各自建廟分靈奉祀。革命先烈陳國柱曾作詩一首題為《白漈雷轟》:“白漈飛雷終古轟,故宮遺蹟肇落明。千尋玉練懸林杪,百仞危崖掛杜衡,木魅宵號群籟寂,山魈晝出牧人驚。龍潭仿佛仙靈在,月默遙聞戰鼓鳴”。詩句生動形象地體現出白漈飛瀑落龍潭的奇特景觀。

白漈宮左有齋房廊廡,右有宿舍客堂,現為村老協會活動室,並有專人管理香火祭禮事宜。近年來修葺一新,宮埕前有一戲台,為元宵春節社戲活動場所。這裡的山光水色和神奇傳說把白漈宮襯托得更加壯麗恢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