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湖農場

白湖農場

現有民警職工4600多人(其中在職民警2300多人),建監以來,白湖人在簡陋的條件下,創造了中國監獄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東大圩先後9次搬遷,5次蓄洪;生產糧食210多萬噸;累計教育轉化罪犯三十餘萬人。

簡介:

現有民警職工4600多人(其中在職民警2300多人),黨員2700多名,轄區人口4萬餘人。
建監以來,白湖人堅持發揚“艱苦奮鬥、敬業奉獻、公正執法、開拓創新”的“白湖精神”,在簡陋的條件下,創造了中國監獄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東大圩先後9次搬遷,5次蓄洪;生產糧食210多萬噸;累計教育轉化罪犯三十餘萬人。

白湖農場白湖農場
監區特點:

點多面廣的關押布局;罪犯從事農業生產的改造方式;監管設施簡單,條件簡陋,安全工作不堪重負。
罪犯關押點多達70個。最遠的石山監區距分局機關近30公里,素有白湖的“西伯利亞”之稱。
分局監管設施改造步伐比較緩慢。西大圩監房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的平瓦房,且配套設施極不完善,加上年久失修、牆體風化,很多監房都已成為危房。根據2003年11月份組織的危舊監房與公共用房普查結果表明:白湖分局的危房總面積達33.37萬㎡。其中b類危房3.79萬㎡,c類危房5.64萬㎡,d類危房23.94萬㎡。
在東大圩第五次蓄洪重建時刻,省政府決定,啟動白湖新監區建設。由中央和省政府出資1.83億元,分局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在白湖西大圩新建4個標準化關押點,設計關押能力8000人。整體功能融罪犯關押改造、生產勞動、民警辦公、武裝警戒為一體,占地55.6萬㎡,分三期建設。新監區一期工程於2003年12月28日破土動工,2006年4月,新監區主體工程全部竣工。與之配套的581套居民新宿舍也已在2004年底全面竣工。
2006年5月16日,濱西監區迎來了首批押犯,標誌著新監區開始試運行。6月12日,濱西監區、串河監區組建完成,押犯分別由局內調犯和四批上海調犯以及九龍、義城監獄調犯構成。2007年2月13日,西大圩原7個監區的2000多名服刑人員遷入棲鳳監區、龍山監區。至此,新監區全面啟用。
新監區投入使用後,東大圩關押點絕大多數罪犯遷出,罪犯關押點降為27個。分局罪犯勞動也完全由室外轉向室內,由農業轉向工業。
在監區班子配備上,注重把那些能力強、素質高、想幹事、能幹事、乾成事的優秀領導幹部選配到新監區領導班子中。在民警隊伍建設上,加強基層一線警力配置,置換和壓縮非執法崗位上民警編制。2006年11月新錄用的32名公務員全部充實到基層一線。同時,在門衛、會見室、獄內超市和機關科室崗位上加大女警力的配置力度,注重發揮女民警的作用。現四個新監區共配備民警522人,基層分監區警力基本上達到法務部的規定要求。
監獄先後完成了新辦公樓、新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武警營房、新監區圍牆道路、綠色家園住宅樓、農網改造、勞務加工廠房、蔬菜基地、醫院住院部裝潢以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建設任務。
啟動原分局機關至新辦公區辦公;完成精米廠主體工程;完成了機關區域網路和新辦公樓綜合布線工程建設;分局機關基本實現無紙化辦公。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強勢推進亮化美化工程,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