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泡盲魚

白泡盲魚

白泡盲魚,洞穴魚的一種。終年生活在地下暗河或地下溶洞中。以昆蟲、浮游生物、及蝙蝠的糞便等為食。

基本信息

白泡盲魚

又名:武隆麗條鰍

傳說:


在重慶市武隆縣境內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叫夢沖塘的地方,這裡的村民過著安逸平靜的生活,然而前不久,村子裡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人在村裡的水塘中發現了一種像魚一樣的怪物!村民捕撈上來的小魚竟然沒有眼睛、通體紅色,而且還正鼓著像青蛙一樣的囊泡,面對出現在眼前的“怪物”人們紛紛猜測著,但誰也說不上來這是什麼!這個訊息很快不脛而走,村民們奔走相告,因為他們相信傳說中的“龍女”現身了!原來,在當地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曾居住在此的蔡龍王三女兒蔡夢沖,常常在塘邊梳洗打扮,而一些到塘邊挑水的人,有時就會幸運地見到她。夢沖塘的村民們相信,龍王的女兒不願讓凡間的人看見,所以化做一條美麗的紅魚沉入塘中,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但村民們堅信,龍王的女兒還會出現,並在塘邊築起了紀念碑,期盼著蔡夢沖還會回來!

簡介:


“夢沖塘”的地下湧泉一直不停地湧出,一直流到了200多年後的2005年1月,由於大壩維修,將“夢沖塘”的水放乾後,從湧泉中人們發現了一些美麗的不明魚類。它們沒有眼睛,全身肉紅色並呈半透明狀,沒有鱗片,胸鰭上方還長著一對奇異的白色“囊泡”。經研究、鑑定發現,它們是還未發現的一個新物種,在分類上屬於鯉科條鰍亞科的一個新種,根據其產地特徵將其命名為:武隆麗條鰍。
“白泡盲魚”鰭條很長,且觸鬚發達,它們依靠發達的鰭條和觸鬚等器官保持著對環境非常敏感的反應能力,只要周圍有輕微的水流變化及震動它們都能感覺到,並迅速作出反應。另外,盲魚鼓起的泡泡竟然是正在進化的魚漂,泡囊增大之後對於外界聲音、水流等震動的敏感性會增強,幫助它感知外部世界,以適應黑暗的洞穴水文條件。“白泡盲魚”生活在“喀斯特地貌”為地理特徵的地下暗河或地下溶洞中,那裡終年見不到陽光!“白泡盲魚”的眼睛完全不能發揮視覺作用,因此嚴重退化,完全失去作用,已對光線無反應,在也許是若干萬年的進化歷程中,逐漸從功能喪失演變成了器官完全退化。
“白泡盲魚”終年生活在地下暗河或地下溶洞中,象其他洞穴魚一樣,在那裡它們只能靠昆蟲、浮游生物、及蝙蝠的糞便等為食。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它們完全可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及一些人工餌料。它們不兇猛,完全不會對其他魚類構成威脅,更不會以其他魚類為食物。初步的試養試驗表明,它們很好馴養,對光照、溶氧、硬度等條件沒有非常特別的要求,但對高溫不太適應,夏天溫度達到32℃時會陸續出現死亡現象。當然,我們目前也許要求得太高了,因為它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夢沖塘”的地下暗河水溫幾乎是恆定的,大約在16~18℃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