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績溪

發現績溪

《發現績溪》是2010年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方靜編寫。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行走於績溪,河道縱橫如績,村落阡巷古風習習,馬頭牆下歲月悠悠。恢弘的古祠旁,捧一把黑泥土,能溢出千年文化;殘垣的民居上,剝一層牆灰垢,能聞透百載史香;寂靜的鄉野里,踏一塊青石板,能濺起亘古的歷史記憶。

內容簡介

文化審美的突破在於發現。績溪是一座蘊藏富饒的文化寶庫。本書勾勒的僅僅是績溪的一個歷史輪廓,一個美麗背影。千百年來,先人們精心築起了一幢幢“宗族大廈”,建造起一座座望族莊園,孕育出一代代文人雅士、國家棟樑、赤腳徽商,鑄就了“邑小士多”的悲壯與輝煌!因為重儒,讀書蔚然成風;因為重禮,民風淳樸而古韻。這些人生追求和思想信念在空氣中散發,在泥土裡燃燒,在血液中遺傳,透出的是一股古老的山越遺風,一種渾然天成的地域文明。

績溪的美,期待著人們更多的重磅發現。

作者簡介

方靜,男,字清華,法學士,公務員,安徽省績溪縣家朋鄉魚龍山人,生於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業餘從事徽州學研究,現為安徽雀徽學會理事、黃山學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黃山市分校兼職教授,著有《魅力績溪》《徽州民謠》《解讀徽州》等專著。

目錄

發現績溪

卷首語

尋找古城歲月

彈丸績溪有些來歷

以“溪”名縣故事多

“中缺疲難”的第三等縣

發現“徽州之源”

千古訛傳說徽嶺

走進大徽村的傳說

詮釋“邑小士多”

汪藻的說法有根據嗎?

水雲深處的文化名城

穿越華陽古鎮

中正坊:800年前的古城地標

消失了的做州牌坊之最

女媧遺下的深山“石鏡”

億年地隙巾的祥雲洞天

旅程·聆聽歷史

感受山水靈韻

王氣在山

大鄣山:■閏之都

大會山:保障華陽第一峰

靈氣在水

登源河:千年古邑的“來龍之水”

揚之水:永不停歇的山城脈搏

商氣在道

徵杭古道:徽州商幫的絲綢之路

驛道:計現代驢友瘋狂的山路

路亭:讓世人驚嘆的露_人茶吧

文氣在閭

門楣匾額:滿樓彌敞書卷香

口傳文化: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紙頭文書:績溪人的契約人生

旅行·親山近水

品味山越遺風

四邊都是清涼國

勤于山伐,寄命於商

“尚武”與“抑武”的紛爭

群峰孕育的山珍野味

聚族成村的古老傳統

“天下第一家”的義門壯觀

打開祠堂之門

追尋朱熹的“三胡禮學

深山中的文化部落

風水:天工之美

建築:黑白之美

鄉俗:古風之美

最難懂的“績溪話”

績溪人“說鱉”

嶺北嶺南不同音

旅居·山越風情

解讀人文密碼

盤點宗族大姓

開族村落知多少

胡姓大族的輝煌

經年不衰的績商

“無績不成街”的神話

“績溪牛”:前世不修,往外一丟

徽商婦:生前孤苦,身後牌坊

聞香識得徽菜味

“徽菜之鄉”——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鄉宴:“十碗八”與“一品鍋”

小吃:撻棵與水餡包

天下墨業在績溪

乾隆欽點的“鑑古齋”徽墨

享譽中外的胡開文“地球墨”

搭台做戲

獨特的罰戲風俗

探訪伏嶺舞犭回

旅途·古韻人文

踏訪古韻村落

田園淡入

勘頭:青龍山岡的鄉野明珠

石(石勘)與水街的鏇律

山雲嶺下,梯田如畫

荊州:群山環抱的世外桃源

荊棘叢生之地

夏日的避暑天堂

祈福還願小九華

汪村:徽州第一偉人的故鄉

尋找隋唐時代的“太平之主”

“吳王”汪華的傳說

書香拾階

龍川:胡姓大族的傳奇

人傑地靈的古村名邑

滿堂“荷”氣的胡氏宗祠

一座“一坊兩主”的獨特牌坊

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府邸

上莊:胡適先生的那些事兒

蘭蕙書屋——胡適的家

從小績溪走出的國學大師

“我是徽州人”

仁里:亦賈亦儒的縮影

里仁為美一一四門十八巷

仁里有個程式東

績溪的“新學”搖籃

高賈縱橫

伏嶺:徽廚之鄉

紋水鍾靈的“績溪第‘村”

“往外一丟”的奇絕手藝

湖裡:胡雪岩的故鄉

揭秘“大清第一商人”

胡雪岩後裔故里尋根

臨溪:三河匯流的古鎮

古臨溪鋪——昔日繁榮的商貿集鎮

南唐“圍紙”的原產地

風水潛藏

湖村:太極古村

神秘的三道水口

門樓磚雕博物館的績溪版本

祈福避災的抬閣戲

棋盤村:石守信後裔的聚居之地

村落一絕棋盤形

魁星閣一種倡學符號

馮村:曲岸水街白屋群

水街——橋與第的鏇件

牌坊——儒與雅的見證

旅遊·徒步騎行

附錄·績溪景點導航

附錄·績溪大事記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