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統論

和之不已,次用取,為熱勢稍大,當以寒藥取之。 不已,又用折,為病勢極甚,當以逆制之。 制之不已,當以下奪之。

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無表而熱者,謂之里熱。故苦以治五臟,五臟屬陰而居於內, 辛者以治六腑,六腑屬陽而居於外,故曰內者下之,外者發之。 飲食勞倦,為內傷元氣。元氣傷,則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論,用 人參、黃 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者也。勞心好色,內傷真 陰 ,用四物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益氣、補陰,皆內 傷症也。一則因陽氣之下陷而升提之,一則因陰火之上升而滋降之,一升一降,迥然不同矣 平日發熱,熱在行陽之分,肺氣主之,故用白虎湯以瀉氣中之火。日晡潮熱,熱在行陰 之分 骨皮散治脈弦,故舉之,使春氣得以上升也。 治熱之法有五∶一曰和,二曰取,三曰從,四曰折,五曰奪。假令小熱之病,當以涼藥 和之 。和之不已,次用取,為熱勢稍大,當以寒藥取之。取之不已,次用從,為熱勢既甚,當以 溫藥從之。謂藥氣溫也,味隨所為。或以寒因熱用,味通所用;或寒以溫用,或以汗發之。 不已,又用折,為病勢極甚,當以逆制之。制之不已,當以下奪之。下奪之不已,又用屬, 為求其屬以衰之。緣熱深陷在骨髓,無法可出,針藥所不能及,故求屬以衰之。求屬之法, 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道也。如或又不已,當廣求其法而治之。譬如孫子之用兵,在山谷 ,則塞淵泉;在水陸,則把渡口;在平川廣野,當清野千里。塞淵泉者,刺俞穴。把渡口者 ,奪病發時前。清野千里,如肌羸瘦弱,當廣服大藥以養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