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鐵塔

登鐵塔

天下之大觀偉制,莫若巴黎之鐵塔矣!當首登之,以望巴黎焉。

作品原文

吾游觀,必先擇高處以四望,可攬勝概。吾少從先祖述之公登五層樓,於連州登畫不如樓(1)。昔游江南登雨花台,游揚州吾登瓊花樓、蕃厘觀,游西湖先登吳山,游武昌吾登望江門巡城而至黃鶴樓,游桂林吾登獨秀山,所至各國皆是。以吾所登之塔,若粵梁時之花塔、鎮江金山之雷峰塔,北京則西苑內之白塔、城外之天寧寺塔、西山之碧雲寺後魏氏白塔,而手捫西湖之淨慈塔,多數千百年古物。而上海若龍華寺塔,則不足數。若游日本江戶,登其淺草之凌雲塔;至緬甸登其王宮之木塔;游錫蘭登其古寺之千年舊塔;游印度所登塔尤多,而舍衛城中鷲嶺頂之塔,及佛只樹給孤獨園前七百年前之回王所築塔,而加拉吉打公園中之英人紀功塔尤高峻矣。歐美高塔尤伙。其在德則設計院前之紀功塔,若瑞典之思間慎公園頂塔,英水晶宮之塔,若美則華盛頓之方塔,波士頓之紀功塔,若是者皆宏工巨構,四十餘層,高數百尺,並有名於宇內。若印度之阿育大王築八萬四千塔,吾手捫其數塔焉。而巨觀大起,傑構千尺,未有若巴黎鐵塔之博大恢奇者。蓋有意作奇,冠絕宇內,真可謂觀止而蔑以加者也。

鐵塔築於光緒十五年,當西一千八百八十九年。蓋見敗於德後,民力甫復,因賽會作此塔(2),以著民物之豐亨光復也。全塔體方。此鐵枝凡分三層構成。其下層四腳斜撐於地,而嵌空玲瓏,高三百尺。四腳相距亦數百尺,每腳奇大,立於四隅。每隅以四柱上矗,成四大室,方廣十餘丈,內有機房、辦事房及上下機亭,成一座落。由其塔之四腳下插地處望塔之最下層,已如雲表,巍峨無際,蓋已在三百尺之上。中國樓塔已無有其高度者,即大地各塔,至高者亦不過爾爾。然置於此塔,乃在其至下耳。

四隅皆有上下機亭,可引機而漸升。每至一層而歇,又待人而上下焉。每一小時上下一次,自七時開機亭,至夕十一時止,夕七時後,上中層皆不復升矣。此下層每面柱二十,圓拱八,每柱距丈余。下層中樓分上下二層,皆有迴廊,低數尺。此層中戲院、酒樓、茶館、球房、樂室無數,女子占地賣物者甚多,遊人如蟻。其戲院在餐館正中,憑欄把酒,可望遠。其酒樓五層,置其中尚渺然卑小。則但其一層之內容與其繁鬧,已如一鬧市。自遠望之,如天際雲中,玲瓏檔閣,幾疑蜃樓海市焉。其得未曾有之瑰制巨工矣!周步迴廊,俯瞰巴黎。全城三百萬人家,樓塔宮殿,高高數層者,皆在腳底。車馳馬驟,皆如寸許。杯論公園池島丘垤(3),若指於掌。其俯視城郭人民,已覺渺然,蓋已高如天上矣。

自下層至中層,亦復四隅,各有四柱,共十六柱,斜插而上,又二百尺。至中層,四面周以回廓,皆賃於婦女,陳設售物。中有酒樓,廣十餘丈。四方四大柱,余柱各距丈余,中有十字交柱。此層去地五百尺,俯視城郭人民,如垤如蟻矣(4)。漢時神明台、井幹樓高五十丈,正與相比。而井幹之制,亦與此塔制相類也。

自此層以上,柱皆直上。四周用四(三?)大柱,合凡十二柱。其中皆有十字鐵板,斜交貫之。每十字斜架約二丈,直上二十一架,凡為四十餘丈。將至上層,塔漸狹,改作六柱為六角,以至於顛。塔中央有一大柱,置上下機於柱中。有小層置機器,有房,但不設酒樓雜肆矣。大柱外夾以兩小柱。又一柱作旋梯,人可步行至頂——此中央柱,自二層起也。乃登塔上層,高九百盡,廣百尺,八角式,迴廊四望。頂作平台,有一八角亭。再上一大柱,上有寶相(5),高二、三十尺,以驗風。此層俯視雲氣,憑虛御風,魯河縈帶,遠山堆垤,杯論園青綠如掌,巴黎全城如縮型之泥木室矣。

計大地古今之塔,皆狹僅盈丈。安有三十丈之上作鬧市,九十丈之上陳雜肆賣酒者乎?杜工部登慈恩塔(6),至詡為“高標跨蒼穹”、“七星在北戶”,若登此塔,不知更能以何語形容之。天下事往往所見不逮所聞。昔早聞此塔,而見拓影,絕未驚奇。今親登之,乃驚其奇偉冠大地,覺所聞遠不逮所見也,惟此塔而已。近夕輒登,凡登塔前後三次。

《登鐵塔頂,與羅文昌、周國賢飲酒於下層酒樓高三百尺處,憑闌四顧巴黎放歌》:

浩浩凌天風,高標卓碧落(7)。邈邈虛空中,華嚴現樓閣(8)。神仙蕊珠殿(9),人間誤貶托。高高跨蒼穹,仍扞塵中腳(10)。霓裳羽衣舞(11),夜夜月里樂。玉女紫霞杯(12),一飲成大藥(13)。回頭憑紫闌,忽爾生玄覺。俯視下界人,城市何莫莫(14)。河水縈若帶,遠山綠一角。閭閻何撲地(15),殿塔數歷落(16)。岡陵抗園館,有若蟻垤作。問此何都市,巴黎稱霸國。千年大都會,繁華此窟宅。人戶三百萬,煙樹交迷錯。時有英雄人,揚旗震天幕。下指紀功坊,石馬欲騰躍。卻憐八十年,革命頻血薄。去去上青霄,更登上層閣。寰瀛我踏遍,名塔登之數。只許繞膝下,阿育見應怍(17)。摩天九百尺,雲構巍嶽嶽。呼吸通帝座,碧霞仰斑駁。深碧地中海,渴攬同一勺。湯湯太平洋,橫海誰拏攫(18)?我手攜地球,問天天驚愕。

鐵塔前,度橋,有圓殿。萬戶圓周,上下左右,聳二小塔,乃故賽會地正堂,今為博物院。據岡營構,前斜坡皆植花木,莊嚴偉麗甚矣。下為學堂,上置古物。皆各國殿塔柱礎殘石或整室,自印度、埃及、波斯、突厥、希臘、羅馬古物莫不備,皆數千年之珍物,雕刻奇詭,宏巨嵯峨。全屋移來,費力無數,蓋非拿破崙不能得此。歐土各博物院皆有,而莫此院之多矣。有巴西人屍,以手抱足而繩纏之,其畫極樸拙。有掘地馬拉刻石。馬達加斯加物甚多。摩洛哥物亦多,其王衣白衣。墨西哥文及像尤多,蓋法曾得墨,故移來也。

過一石像,圓崇屹屹,上立女像天神,手持花枝。下坐三神,蓋自由、平等、同胞三神也,以示教焉,此則法之特色也。法人今操進躐等(19),而召亂禍,他日大同世必行之。

作品注釋

(1)連州:今廣東連縣。

(2)賽會:巴黎世界博覽會。

(3)垤(dié):小土堆。

(4)垤:此處指蟻冢。

(5)寶相:佛的莊嚴形象。

(6)“杜工部”句: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

(7)碧落:道教語。天空、青天。

(8)華嚴:佛教華嚴宗所說的大乘世界。

(9)蕊珠殿:即蕊珠宮,道教經典中所說的仙宮。

(10)扞:遮蔽。

(11)霓裳羽衣舞:唐代舞名。舞曲為《霓裳羽衣曲》。

(12)玉女:仙女。

(13)大藥:道家的金丹。

(14)莫莫:隱蔽的樣子。

(15)閭閻:泛指民間。

(16)歷落:參差、疏落。

(17)阿育:與前面“印度之阿育大王築八萬四千塔”中相同。

(18)拏攫:搏鬥。

(19)躐(liè)等:不按次序,越級而進。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康有為的《歐洲十一國遊記》中的《法蘭西遊記》。作者在1905年由德國赴法國,此文為遊覽巴黎鐵塔(又稱艾菲爾鐵塔)後所作。文章開宗明義,引人注意:“天下之大觀偉制,莫若巴黎之鐵塔矣!”然後歷數作者所遊覽過的中外二十多處樓台高塔,以強調其“巨觀大起,傑構千尺,未有若巴黎鐵塔之博大恢奇者”。繼而以大量筆墨,詳細描述了巴黎鐵塔每一層的宏偉建築構造和奇特設施(“三十丈之上作鬧市,九十丈之上陳雜肆賣酒”),以及登高所見的巴黎景象,令人如臨其境。此文表現了作者對法國物質文明的極力讚許。

作者簡介

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早年學習儒家經典。1879年游香港,開始接觸西學。1882年赴京師應順天鄉試下第南歸,復經上海,大量購買介紹西方情況的書籍。1888年到北京,第一次向光緒帝上書請求變法。1895年,與梁啓超等一同入京參加進士考試,正值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康有為聯合各省舉人一千多人“公車上書”,要求拒和、遷都、變法,成為近代第一次大規模的知識分子愛國活動。此後幾年,又多次上書提交變法的主張,終於在1898年受到光緒帝召見,開始戊戌變法。但不滿百日的變法被鎮壓,康有為流亡日本等國。辛亥革命後,他仍堅持立憲保皇、參與張勛擁清廢帝復辟活動,1927年病死於青島。著有《康有為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