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花馬池城樓

花馬池,地名。 ②萬堞城:指花馬池城。 塵,煙塵,指戰爭。

基本信息

【名稱】《登花馬池城樓》
【年代】明代
【作者】劉天和
【體裁】律詩

作品原文

登花馬池城樓
【其一】
誰築防胡萬堞城②,坐來談笑虜塵清③。
三秋號令風傳檄④,千里聲容鳥避旌⑤。
劍戟霜寒明遠道,鼓鼙雷動滿行營⑥。
登樓渺渺龍沙地⑦,極目煙銷紫塞橫⑧。
【其二】
萬里初行塞,雙旌曉渡河⑨。
壯懷悲往事,絕徼喜重過⑩。
沙白秋容淡,樓高爽氣多。
煙銷胡斂跡,風靜水無波。

作品注釋

①這二首詩選自《嘉靖寧夏新志》。花馬池,地名。即今寧夏鹽池縣。唐屬鹽州,宋入西夏,明寧夏後衛。因縣東有鹽池,方圓二十里,傳說有花馬顯影,故得名。《嘉靖寧夏新志》載:“自本朝永樂二年棄勝州,北虜據河套,寇環、蘭、固、靖,出沒之所必由,(花馬池)實關中要衝。明正統八年(1443),置花馬池營,調西安等衛官軍更番操守,為寧夏東路,設右參將分守其地。城在今長城外,孤懸寡援。天順中,改築於此(今鹽池縣城)。弘治六年(1493),巡撫、都御史韓文奏置花馬池守御千戶所。……正德二年(1507),總制、右都御史楊一清奏改千戶所為寧夏後衛,調西安、慶陽並寧夏招募士兵實之。給‘寧夏後衛指揮使司’印,屬陝西都司。(花馬池)城高三丈五尺,周回七里三分,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東、北二門,上有樓。”。
②萬堞城:指花馬池城。堞(dié),城上的矮牆,泛指城牆。
③虜塵清:指北方殘元勢力的侵擾減少了。塵,煙塵,指戰爭。
④三秋:古時人們將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別稱為孟秋、仲秋、季秋,合稱“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時亦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風傳檄:像風那樣迅速、普遍地傳遞徵召、曉喻、聲討的文書。
⑤聲容:指聲勢。
⑥鼓鼙(pí):軍中所用的大小戰鼓。鼙,古代軍隊中用的小鼓,漢以後亦名騎鼓。行營:出征時的軍營。亦指軍事長官的駐地辦事處。
⑦渺渺:悠遠貌。龍沙:指塞外沙漠之地。
⑧紫塞:指長城。
⑨雙旌:原指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後泛指高官之儀仗。
⑩絕徼:極遠的邊塞之地。徼(jiào),邊境,邊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