癘氣

具有強烈傳染性的一類致病因素。其所致疾病可形成瘟疫流行,又稱疫氣、異氣、雜氣、疫癘之氣、乖戾之氣。中醫學對癘氣所致疫病的認識很早,《內經》中即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記載,但對病因的認識卻長期局限於氣候反常的“非時之氣”。

癘氣

正文

至明代吳又可的《溫疫論》才明確提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他又稱這種異氣為癘氣。儘管他限於當時的科學發展水平,認為癘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復無臭”,但也明確指出,癘氣有多種多樣,一氣一病,即感受某種異氣,便導致某種疾病。就病因學而論,在當時能達到這樣的認識水平是很可貴的。
癘氣主要通過空氣和飲食物,經口鼻侵入人體引致疾病,如鼠疫、天花、霍亂、白喉、大頭瘟、蝦蟆瘟疫痢、爛喉痧等。實際上包括了現代的烈性傳染病和許多其他傳染病。這些疾病都有發病急驟、傳染較快、病情較重、症狀相似、傳染性強、易於流行等特點。但每種疾病的臨床症狀隨致病癘氣不同而各異。在對癘氣所致疫病的預防和治療上,中醫曾創製過許多有效的方法和方藥,如用人痘接種預防天花和治療濕熱疫病的達原飲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