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效植物手冊

療效植物手冊

本書介紹了200種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具有特定療養功效的植物,包括穀物、瓜豆、蔬果、菌藻、堅果種仁和青草類等,側重介紹其在食療方面的套用,幫助讀者將這些簡易的便方套用到日常的身體保艦美容和治療等各方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在生息、繁衍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從大自然里尋找補養身體和調治疾病的物品,前者為食品,後者為藥物,而其中有既可為食品亦可為藥物者,謂“藥食同源”。廣東省中醫院資深藥師佘自強根據中醫理論指導,及自己多年之實踐,編選成此書,這是一部實用價值很高的養生治病寶典。

編輯推薦

穀類 供應人們日常所需大部分熱能及相當數量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大多數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豆類 富含優質蛋白質,以及皂甙、磷脂、植物膽固醇、黃酮類、香豆素和植物膽固醇等較為難得的保健成分;普遍具有寬中益氣、利水消腫的作用。

瓜類 多數既可生食,又可烹調熟食,能刺激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促進食慾;普遍具有除熱、利水、解毒、通便的作用。

蔬菜類 大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和維生素C,熱能則較低因而既可減肥,又能幫助機體克服許多疾病的侵染。

野萊類 有其特殊的風味和藥用價值,有助於調節口味,補充營養;普遍具有清熱、祛火、消腫的功效,但需食之有度,食之循法。

水果類 富含維生素C、有機酸、糖分、脂肪和粗纖維等;常吃可潤膚美顏,減少中風、腸胃病、肥胖症及各類癌症的發生。

堅果種仁類 植物的結晶或精華,營養豐富,尤其是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具有補中益氣、補腦益智、補脾益胃、益氣力和健行的功用。

苗類 是高蛋白、低脂肪,又富含天然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健康食品;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防止癌瘤的發生,特別有利於降低人體血壓、血脂和血糖等。

藻類 富含其他食物所少有的褐藻糖膠、褐藻澱粉、硫酸多糖和甘露醇等營養成分;普遍具有降壓利水、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的功效。

草木類 常見套用的草本和木本;以其配伍肉類、禽蛋類,鱗介類或蟲雜類,可成為有益的飲食療法或靈驗的外用方法。

目錄

代序

豆類

黃豆

綠豆

黑豆

赤小豆

豌豆

扁豆

芸豆

刀豆

蠶豆

穀物類

大米

小米

玉米

薏米

小麥

大麥

蕎麥

高粱

糯米

瓜類

黃瓜

南瓜

冬瓜

西瓜

苦瓜

絲瓜

白瓜

節瓜

茄子

哈密瓜

葫蘆瓜

蔬菜類

大白菜

小白菜

油菜

韭菜

芹菜

書籍摘要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篇》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人類接觸的功效食物,都含有五味、四氣。五味即辛、酸、甘、苦、鹹。可以通過嘗試辨別,故有神農嘗百草之傳說。五味各有特性,辛散、酸收、甘緩、苦堅、成軟,其中辛酸甘屬陽,苦成屬陰。四氣即寒、熱、溫、涼。

中華民族在生息、繁衍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從大自然里尋找補養身體和調治疾病的物品,前者為食品,後者為藥物,而其中有既可為食品亦可為藥物者,謂“藥食同源”。而作為指導作用的基礎理論,乃中醫的“五味四氣”學說。

《神農本草經》指出:“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藥物(食品、藥物)的使用,就是要補偏救弊,達到陰陽平衡,正如清代醫家唐容川所說:“設人身之氣偏勝偏衰,又借藥物一氣之偏以調我身之盛衰而使歸於和平,則無病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