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體萎縮療法

腫瘤的氣血津液辨證氣血津液辨證,是運用臟腑學說有關氣血津液的理論,分析氣、血、津液的病理改變,辨別其不同的證候的一種辨證方法。 1、氣虛證:氣虛證是指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表現的證候,多見於腫瘤久病體虛,或老年體弱,或營養不足之腫瘤患者。 藥群是指體現腫瘤治療法則、針對某種腫瘤疾病或某腫瘤的證候的中藥集合。

瘤體萎縮療法簡介

隨著現代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中藥抗腫瘤機制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日新月異,基於研究成果的可重複性和可靠性,這些科研成果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抗腫瘤中藥活性成分具有化學結構獨特、時間持久、多靶點、多途徑、抗腫瘤譜廣、基本無毒副作用等優點。臨床實踐表明,很多抗腫瘤中藥活性成分具有明顯的量―效與時―效關係,不僅提高了腫瘤患者治療的成功率,還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命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療效。
近年來,北京德勝門中醫腫瘤研究治療中心對中藥及複方抗腫瘤成分在分子生物學水平上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表明,中藥抗腫瘤活性成分通過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阻滯腫瘤細胞增殖周期、影響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達、抗腫瘤血管生成等途徑,可以使腫瘤細胞的增值/凋亡明顯發生逆轉,促使腫瘤組織逐漸萎縮。

腫瘤患者最缺的是什麼

1、戰勝腫瘤的信心

權威機構統計大約有至少三分之一患癌者死於心理恐懼。並且絕大部分腫瘤患者的病情惡化,都與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關。而癌症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其升天所受的痛楚程度又呈正相關,手術所帶來的身體的巨大損傷以及放化療的副作用,他們所帶來的痛楚是身心雙重層面的。創傷的痛苦、不停的脫髮、經常的嘔吐、體質一天天的下降這些慢慢的一點點的磨滅了患者戰勝腫瘤的信心。

2、可以戰勝腫瘤的體質

經過20多年的研討,WTO(世界衛生組織)在2006年正式公布癌症是一類慢性疾病。慢性病代表什麼?意味著發生緩慢、痊癒也慢。漫長的治療周期里腫瘤患者免疫力會逐漸的下降。體質不斷的變差,並且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放化療,以及長期的服用西藥造成的副作用,造成腫瘤患者的身體逐漸的已經不能承擔漫長的治療過程。

療法中醫功效體系簡介

扶正培本

扶正培本是調整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生理功能,提高人體防禦腫瘤能力,從而達到防止腫瘤進展和惡化。扶正培本即,扶助正氣、培植本元,通過健脾補腎之法,以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充實人體陰陽氣血之不足,進而來改善或消除腫瘤引起機體臟腑虛衰之證候,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遏制腫瘤的發展、惡化;扶正培本可以調理手術後的體質虛弱,減輕或避免放療、化療中對造血功能的損害以及化療中陰傷津耗液等損傷。扶正培本治則主要分為:益氣健脾,主治氣虛;溫腎壯陽,適用於腎陽或脾腎不足之證;滋陰補血,適用於血虛證;養陰生津,適用於陰虛內熱之證。

祛邪復健

祛邪復健是從腫瘤中醫病理的各環節上綜合調節腫瘤生長環境,繼而促使瘤體萎縮的總治則。腫瘤的主要病因病理:熱毒主要指腫瘤周圍的炎症和感染;痰濕是人體內病理產物,其形成後又可成為腫瘤致病因素的病理基礎,從而誘發產生新的腫瘤或產生新的病理產物而導致病情加重;腫瘤細胞相對於正常組織能更多、更好的利用各種營養物質,從而使腫瘤細胞周圍的正常細胞缺乏營養而死亡,形成腫塊、症積,屬於血瘀、痰濁等病理產物等。祛邪復健的治則有清熱解毒、化痰祛濕、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等,臨床治療中常根據瘤體陰陽辨證及腫瘤階段性治療目標。

療法部分抗腫瘤效應機制

1、經線粒體通道誘導癌細胞凋亡

抗癌中藥中的某些特效成分,能夠特異性抑制僅在腫瘤組織中存在的生存素,從而激發了癌細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使癌細胞的線粒體中細胞色素C釋放到胞液中,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9,使活化的DNA酶(CAD)進入細胞核內,誘導DNA裂解因子降解,促進癌細胞的凋亡,促使瘤體萎縮。

2、阻滯癌細胞的增殖周期促凋亡

健脾益腎中的抗癌中藥有效部位群能夠增加腫瘤細胞中抑癌基因p53的蛋白表達,經過癌細胞信息傳遞系統途徑使細胞周期阻滯於分裂期,抑制細胞惡性增殖、誘導癌細胞凋亡;通過上調癌細胞促凋亡bax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上調促凋亡Bax蛋白表達和下調bcl-2蛋白表達,觸發癌細胞凋亡。

3、糾正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達

採用腫瘤血清藥理學技術嚴謹篩選對細胞周期有特異的阻斷作用的中藥活性成分,實現對癌細胞增殖的各周期進行調節,促使G0/G1期細胞數目增多,S期和G2/M期細胞減少,阻滯腫瘤細胞S期進入G2/M期,使癌細胞的增殖與分裂受到明顯抑制,直至癌細胞全部凋亡,從而腫瘤組織萎縮退化。

4、抗腫瘤血管生成促進瘤體萎縮

微血管生成是實體瘤生長、浸潤和轉移的一個重要因素,抗癌中藥活性物質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抑制瘤體中血管的內皮細胞增生、遷移,降低腫瘤中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如:抑制血管細胞的生長和管形的形成,降低細胞之間的黏附能力…從而減少瘤體中血管的形成,使腫瘤的營養供給減少,進而抑制瘤體的生長。

瘤體萎縮療法支持體系

腫瘤的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是根據臟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病證候進行分析歸納,藉以推究病機,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正邪盛衰等情況的一種辨證方法。腫瘤疾病的病變複雜,證候多種多樣,因而臟腑病辨證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現僅將腫瘤臨床上比較常見、比較典型的證候歸納如下:
1、肺陰虛:由肺陰虧虛,虛熱內生所表現的證候,多見於晚期肺癌、支氣管腫瘤等患者,肺內毒熱蘊照日久,耗傷肺陰所致;或見於鼻咽癌放療後,癌毒己除,肺陰己傷之證候。臨床表現為乾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帶血,胸中隱痛,口燥咽乾,或鼻內乾燥,形體消瘦,午後潮熱,五心煩熱,或氣息短促,聲音嘶啞,舌紅少苔,或舌紅嫩光亮無苔,脈細數。
2、痰熱虛:肺由痰邪與熱邪交雜,內窒於肺所表現的證候,主要見於中晚期肺癌素體強壯者,或其他腫瘤並發肺部感染所致痰熱內盛之證候。

腫瘤整體辨證體系

惡性腫瘤是一類複雜的疾病,由於各種腫瘤所造成的病理損傷具有多樣性,在腫瘤發病的過程中,患者體內病理生理、生物化學以及病理形態的變化因人而異、因病種而異,且在腫瘤發展的不同階段,這些變化也不同,故臨床治療前必須需要準確辨明患者的證候,此乃高效治療腫瘤的核心環節之一,事關腫瘤治療的成敗。
北京德勝門中醫腫瘤研究治療中心――中醫腫瘤診斷課題組,聚集國內知名中醫學家、腫瘤專家、統計學家、流行病學專家,根據腫瘤的生長部位、生長速度、病程長短、局部症狀、全身症狀結合脈象對瘤體進行陰陽屬性辨證,獨創中醫瘤體辨證,為腫瘤臨床治療奠定成功的基礎。同時根據傳統的臟腑、氣血津液、寒熱虛實辨證理論,研究各種腫瘤“證”的表現規律以及各證型之間的演變規律,並進行了科學規範的證候分型,形成了以中醫瘤體辨證為核心,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寒熱虛實辨證等為一體的完整的、系統的腫瘤整體辨證體系。

腫瘤的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從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四對矛盾中不同的八個方面去認識、分析和歸納病證規律性的診斷方法。八綱辨證是中醫學中各種辨證方法的最基本方法,它能夠歸納和概括所有疾病的基本特點,找出疾病帶普遍性的矛盾,指明疾病的治療方向,因此,它也是各種辨證的綱領。在八綱中,陰陽又是總綱,它可以概括其他六綱。如表、熱、實屬陽;而里、寒、虛屬陰。
一、表里
表里是辨別病變部位深淺的綱目。表是指人體表淺的部分,如皮毛、肌肉、經絡等屬之;里是指人體內部較深的部位,如臟腑、骨髓等屬之。一般而言,腫瘤疾病都為里證,但是腫瘤患者常有免疫功能下降、機體抵抗力不足而發生外邪侵襲並發表證。
二、表證
臨床上見惡寒與發熱同時並見,頭身痛、鼻塞流涕、脈浮、苔薄白。
由於病邪性質不同,或人體正氣差異,表證有表寒、表熱、表虛、表實之分。

腫瘤的氣血津液辨證

氣血津液辨證,是運用臟腑學說有關氣血津液的理論,分析氣、血、津液的病理改變,辨別其不同的證候的一種辨證方法。氣血津液的病證,一般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氣、血、津液的虧虛不足,屬八綱辨證中虛證的範疇;一是氣、血、津液的運行代謝發生障礙,而表現為邪實有餘,屬八綱辨證中實證的範疇。
一、氣病辨證
《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皆生於氣也。”
腫瘤之形成和發展,也大都與氣的活動變化有關。
1、氣虛證:氣虛證是指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表現的證候,多見於腫瘤久病體虛,或老年體弱,或營養不足之腫瘤患者。!臨床表現為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活動時則諸症加劇,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
2、氣陷證:氣陷證是指以氣虛升舉無力而反下陷為特點的證候,常由氣虛證進一步發展而來,可見於胃腸道腫瘤及某些婦科腫瘤患者。

篩選高效抗腫瘤中藥技術

西醫抗腫瘤治療手段眾多,但由於患者的體質和瘤體性質等不同,病情輕重不一,導致臨床治療上經常捉襟見肘,患者失去了手術的時機、無法渡過放化療副作用的危險期……在我國,腫瘤的中醫治療,源遠流長,而腫瘤的傳統中醫治療缺乏與現代科學接軌,無標準的療效評估手段,致使很多患者甚至醫生排斥中醫治療腫瘤。
北京德勝門中醫腫瘤研究治療中心――中醫腫瘤藥效研究課題組,採用現代血清藥化學、中藥分析化學、中藥及其複方藥物動力學以及以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為基礎的證治藥動學等的中藥藥理研究新技術,套用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手段,使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中醫學密切結合,對中藥的抗腫瘤研究深入到細胞和分子水平。
通過大規模的藥理實驗,遴選抗腫瘤中藥的有效成分、有效活性部位,並分析複方藥效中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觀察和追蹤抗腫瘤中藥成分的吸收和代謝過程,驗證抗腫瘤組分中藥活性成分累積的抗腫瘤生物學效應,結合以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為基礎的證治藥動學,使腫瘤的辨證施治科學化...

腫瘤的藥群組方技術

傳統中醫治療腫瘤的中藥複方常遵循“君臣佐使”配伍,而相對腫瘤中醫治療中的具體病證,很少有單一病證者,多數情況下存在著兼病或兼證;故臨床醫生臨證組方、用方時,常顧此失彼,如果全面兼顧主要病證和兼雜病證,由於中藥味數眾多致量效關係不清、複方藥性常現偏離,故傳統中醫治療腫瘤的臨床療效不佳。
北京德勝門中醫腫瘤研究中心――中醫腫瘤藥效研究課題組,根據腫瘤中醫臨床治療中的需要,成功研發出腫瘤的中藥複方藥群組方技術。
藥群是指體現腫瘤治療法則、針對某種腫瘤疾病或某腫瘤的證候的中藥集合。藥群組方是由若干個不同功效的藥群或基礎方劑(同樣遵循君臣佐使組方原則)構成的系統有機整合體。故藥群組方技術能夠更準確和系統的組織好腫瘤中醫治療中所必須的“證藥群”或“病藥群”,其功效不等於各個單個藥物功效的簡單相加,而是各具特定功效藥物組成的功能有機體。

瘤體萎縮療法優勢

瘤體萎縮療法採用血清藥理學技術篩選高效的抗腫瘤中藥結合腫瘤的藥群組方技術,使複方中藥具有多維藥性,不僅具有高效的促癌細胞凋亡,而且具備中醫的調理臟腑氣血陰陽等功能,臨床實踐發現,採用瘤體萎縮療法有計畫、有目的的與手術治療、放療、化療相結合,提高了抗腫瘤的遠期療效,減少甚至避免西醫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讓患者順利渡過手術放化療危險期,對各類腫瘤的預防和治療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優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