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中藥

痔瘡中藥

中醫治療痔瘡有著非常悠長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肛腸疾病方面的記載,到西周時期《山海經》中最早提出"痔"、"瘺"的病名;很早以前考古學家們就曾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裡面發現了一個關於古代人怎么治療痔瘡的記錄,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上面便有關於利用熊膽治療痔瘡的記載,類似的古醫籍還有很多。

中醫中藥治療痔瘡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不少出土的古學醫籍裡面都有記載中醫對於痔瘡的治療用藥方法。

中藥方劑(一)

【辨證】風濕燥熱侵襲臟腑,陰陽失調,氣血縱橫,經脈交錯,濁氣瘀血下注。

中醫治療痔瘡中醫治療痔瘡

【治法】清熱解毒,除濕消腫,涼血散瘀。

【方名】治痔湯

【組成】蒲公英30克,黃柏30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劑,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內,患者趁熱先熏後洗,每次15-30分鐘。

【出處】鄒桃生方。

中藥方劑(二)

【辨證】濕熱內生,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肛門。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潤腸通便,化濕通路,軟堅散結,收澀固脫,止血定痛。

【方名】消痔湯。

【組成】烏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參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凌朝光方。

中藥方劑(三)

【辨證】中焦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利濕,潤腸止血。

【方名】甘旱蜜湯。

【組成】莧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蓮草30克,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服時加蜜糖10毫升。1-2次煎液內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肛門。

【出處】黃洪坤方。

中藥方劑(四)

【辨證】血熱毒火內盛,瘀血濁氣下注。

【治法】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湯

【組成】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黃連10克,銀花12克,黃柏10克,滑石15克,當歸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殼6克,黃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蒲孝生方。

中藥方劑(五)

【辨證】中焦濕熱,下注挾寒濕。

【治法】清腸利濕,止血。

【方名】加味槐榆合劑。

【組成】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鶴草15克,旱蓮草15克,側柏葉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 菜莧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藥煎液熏洗肛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