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性脂肪瘤

疼痛性脂肪瘤

疼痛性脂肪瘤表現為全身肥胖,脂肪沉積性斑塊,有自發痛或觸痛,且腫瘤多發,無滿意療法。

基本信息

概述

疼痛性脂肪瘤又名Dercum病,多見於婦女,往往伴有全身肥胖,臨床表現為脂肪沉積性斑塊,有自發痛或觸痛。

症狀體徵

臨床表現為脂肪沉積性斑塊,有自發痛或觸痛。

診斷檢查

結合臨床表現及病史,可作診斷,如能作活檢則診斷更為可靠。

治療方案

因腫瘤多發,無滿意療法。

針灸治療

(1)體針:專家認為,針刺可使基礎胃活動水平降低並能延遲餐後胃排空時間而降低食慾,還可降低由於肥胖引起的5-HF含量。
取穴:梁丘、公孫、三陰交、內關、豐隆、關元、足三里、天樞、曲池等穴。
專家主張分型取穴:痰濕中阻、脾失健運,取內關、水分、天樞、關元、豐隆(以上用平補平瀉),三陰交、列缺(以上用補法);胃亢脾弱濕熱內蘊,取曲池、支溝、四滿、三陰交(以上用平補平瀉),內庭、腹結(以上用瀉法);沖任失調,帶脈不和,取支溝、中注(以上用平補法),關元、帶脈、血海、太溪(以上用補法);隔日一次,留針半小時,15天為一療程。

(2)耳針:取穴內分泌、腦、肺、胃、口、飢點、渴點、三焦等,用王不留行籽或萊菔子貼埋,或針刺。

(3)按摩患者取臥位,術者按肺經、胃經、脾經、膀胱經走向進行按摩推拿、點穴。
腹部按摩減肥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常用穴位有關元穴、天樞穴、中脘穴。手法有:①二指疊按法:即食指、中指,或無名指重疊置於按摩部位,按的輕重以手下有脈搏跳動和病人不痛為宜,原則是“輕不離皮,重不摩骨”,似有似無;②波浪式推壓法:兩手手指併攏,自然伸直,左手掌置於右手指背上,左右掌指平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繼而左手掌用力向後壓,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動,似水中的浪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