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中國改革問題的提出1.9 中國改革經濟學的開端2. 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專欄11.3

內容介紹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在討論專項改革各章的開頭,都用一節交代中國改革依據的經濟學理論,以此作為分析問題的理論框架。例如:在第三章第一節介紹了計畫經濟制度下和市場經濟制度下農業生產不同的組織方式;第四章第一節介紹了現代企業理論;如此等等。

作品目錄

序 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改革問題的提出
1.1 社會問題的由來
1. 早期社會主義者
專欄1.1 莫爾的《烏托邦》和“歐文的平行四邊型”
2.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
3. 20世紀的社會主義運動
1.2 蘇聯式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 列寧的革命前構想和蘇俄的早期實踐
專欄1.2 蘇聯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模式
2. 史達林體制的建立
專欄1.3 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特徵
1.3對集中計畫經濟體制的經濟學分析
1. 新古典經濟學家對計畫經濟體制可行性理論論證
2. 20世紀20-30年代西方經濟學界的“社會主義論戰”
專欄1.4 布魯的分權模式
3. 20世紀後期對計畫經濟的再認識
1.4 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改革
1. 蘇聯改善經濟的努力極其失敗
2. 南斯拉夫的“自製社會主義”改革
1.5 南思拉夫改革的三個階段
3. 匈牙利的漸進改革
1.6 匈牙利“新經濟機制”的特點
4. 波蘭的四次改革
1.7 波蘭的四次改革
5. 捷克斯洛伐克半途夭折的改革
6. 俄羅斯和中歐東歐諸國在新政治體制下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1.8 科爾奈兩種轉型戰略的主要特徵
1.5中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問題的提出
1. 集中計畫經濟在中國的形成
2. 中國改革問題的提出
1.9 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2章
中國改革戰略的演變
2.1 行政性分權(1958-1978)
1. 向地方政府放權讓利方針的確定
2. “體制下放”政策的實施
3. “體制下放”造成的經濟混亂極其救治
4. 對行政性分權的經濟學分析
2.2 增量改革(1979-1993年)
1. 增量改革戰略形成
2.1 中國改革經濟學的開端
2. 改革重點從“體制內”轉向體制外
3. 增量改革戰略的全面推行
4. “雙軌制”的出現
5. 長期採用增量改革戰略的消極後果
專欄2.2 尋租(Rent Seeking)
2.3 整體推進(1994年至今)
1. 1984- 1986年改革戰略轉變,進行全面改革的嘗試
專欄2.3 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專欄2.4 1986年關於改革戰略的爭論
2.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開闢了改革整體推進的新局面
專欄2.5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和《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3. 整體推進戰略的縱深發展
專欄2.6 中共十五大和江澤民所作的政治報告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二篇 部門專論
農村改革
3.1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其經濟制度
1. 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農業是一個適宜於家庭經營的生產部門
3.2 承包制改革前的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
1. 從“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
專欄3.1人民公社化運動
2. 農村的基本狀況
3.3“包產到戶”的推行和經濟效果
1. 1976年以前“包產到戶”的三起三落
2.家庭承包經營的迅速普及
3.2 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的契約
3. 家庭承包經營制的經濟效果
4. 承包經營引起的產權變革
5. 對鄉鎮企業發展的作用
3.4 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改革的前景
1. 改革農產品購銷體制
2. 完善土地制度
3. 減輕農民的負擔
4. 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
專欄3.3 美國新騎士(Sunkist)橘農銷售合作社
5.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問題
專欄3.4 二元經濟(Dual Economy)模型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4章
企業改革
4.1 企業制度和現代公司
1. 企業及其所有權
2.企業的三種基本法律
3. 現代公司的產生
專欄4.1 18世紀初期英國的合股公司
4. 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
專欄4.2 公司治理的主要機制
4.2傳統國有企業的企業制度和以放權讓利為主線的改革
1. 傳統國有企業的企業制度的主要特點
2. 以放權讓利為主線的改革
3. 放權讓利改革的實質
專欄4.3《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化經營機制條例》中規定的企業經營權
4. 放權讓利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專欄4.4 1988年《企業法》極其對1993年《公司法》的影響
4.3 大型國有企業的公司化
1. 大型國有企業的公司化改制工作的推進
2. 改制公司在治理上存在的問題
4.4 應當採取的進一步改革措施
1. 進一步降低國有股的股權份額
2. 加強大型企業內部控制體制的建設
3. 克服“內部人控制”的缺陷,實現所有與經營者之間的權利制衡
4. 發揮國資委的作用,依法行使股權
5. 吸取國際經驗,加強公司治理
專欄4.5 2002年美國《索克斯法案》的新規定
閱讀 參考
思考題
第五章 民營經濟的發展
5.1 國有制崇拜及其突破
1. 國有制統治地位在中國的建立
2. 改革開放的實踐不斷突破傳統所有制理論的束縛
3. 所有制論戰和所有制經濟
5.2 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布局調整
1. 國有經濟布局調整方針的確立
2. “放開搞活”中小型國有企業
專欄5.1諸城和順德的中小型企業改革
5.3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格局的形成
1. 民營經濟得快速發展
2. 一些得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格局的形成
專欄5.2企業集群和模組化生產
5.4 依靠民營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專欄5.3 高清晰度電視的故事
專欄5.4美國的創業投資
5.5 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及其克服
1. 改善民營經濟的經營環境
2. 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
專欄5.5 一些國家和地區對小企業的扶持政策
3. 民營企業要加緊自身的努力
專欄5.6 海外華人家族企業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6章
銀行制度改革與證券市場發展
6.1 市場經濟和計畫經濟下的“貨幣”金融
1. 市場經濟和貨幣和金融
專欄6.1證券交易和場外交易市場
2. 計畫經濟下的“貨幣”和金融
3. 20世紀80年代中國金融體系的變化
4. 突破“金融壓制”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6.2 20世紀90年代的銀行改革和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1. 1994年改革前我國銀行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
專欄6.2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銀行改革計畫
2. 1994年以後銀行制度得進展
3. 銀行制度改革跨世紀的新課題
專欄6.3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關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承諾
專欄6.4美國金融業的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
6.3 中國貨幣市場的發展
1. 貨幣市場基本原理
2. 中國貨幣市場的現狀與問題
3. 中國貨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6.4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
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2.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改善措施
專欄6.5 投資機構
專欄6.6 證券市場上的信息不完全性
專欄6.7 2001 年初的“股市大辯論”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7章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7.1 市場經濟和計畫經濟下的財政
專欄7.1 市場失靈
1. 市場經濟下的財稅體制
專欄7.2 公共物品
2. 1979年以前財稅體制的基本特點
7.2 1980-1993年的財稅改革
1. 中央、地方財政關係的變化
2. 政府與企業間財務關係的變化
3. 財政承包制的制度缺陷
7.3 1994年財稅體制的全面改革
1.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對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要求
2. 財政預算的分稅制
3. 稅收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專欄7.3增值稅
7.4 1994年以後的財稅改革
1. “預算外收入”的清理
2. “分稅制”的進一步完善
3. 實現向公共財政制度的轉變
4. 尚在擬議中的改革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8章
對外開放
8.1 從內向經濟到外向經濟的轉變
專欄8.1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
1. 開發中國家對外經濟關係的的基本類型
專欄8.2 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經濟環境新特點
2. 中國對外經濟發展戰略演變
8.2 對外開放的空間演變
1. 80年代對外開放基地的構建
2. 90年代擴大地區對外開放
3. 經濟特區的發展前景
8.3 外商直接投資
1. 外商直接投資在中國的增長特點
專欄8.3 外商直接投資(FDI)
2. 促進本土企業成長
專欄8.4 蘇州工業園區的經驗
8.4 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1. 外貿體制改革的進程
2. 對外貿易的發展
3. 當前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8.5 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景
1.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對外開放新的里程碑
專欄8.5 世界貿易組織(WTO)
2. 中國將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3. 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三篇 巨觀經濟和社會層面的問題
第9章
建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
9.1 社會保障體系的功能及其模式
1. 社會保障體系的起源和基本功能
2. 各國實施社會保障的經驗教訓
專欄9.1 智利模式的示範效應
3. 社會保障制度的模式劃分
9.2 改革前的社會保障體制和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改革計畫
1. 中國社會保障體制的建立
2. 傳統社會保會體制的缺陷
3. 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目標
專欄9.2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
4. 世界銀行的養老金改革建議
9.3 改革的實施情況的問題
1. 養老保險改革
專欄9.3 哈薩克三哈薩克斯坦的養老金制度改革
2. 關於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3. 關於失業保險
4. 關於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 關於農村社會保障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10章
轉型時期的巨觀經濟政策
10.1 規定巨觀經濟問題和巨觀經濟政策
專欄10.1 凱恩斯主義及其巨觀經濟政策
10.2 1979-1993 年間的通貨膨脹
1. 通貨膨脹是轉型時期的普遍性問題
2. 1980-1994 年的四次經濟過熱和巨觀經濟政策變化
專欄10.2 美國長、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變化爭論
10.3 1997-2002 年的通貨緊縮和對應政策
專欄10.3 東亞金融危機
1. 需求不足的成因
2. 增加內需的對策及效果
專欄10.4 總量經濟學的短期分析和長期分析
3. 巨觀經濟形勢的轉變
10.4中國巨觀經濟面臨的近期問題和中長期風險
1. 我國金融系統存在問題的根源,首先在於經濟的高投入和低效率
2. 防止危機的必要措施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十一章
轉型時期的社會關係和政府職能
11.1 轉行時期的社會茅盾
1. 轉型時期是一個社會關係趨於緊張的時期
2. 中國轉型時期的社會茅盾
專欄11.1 洛倫茨曲線和機尼係數
11.2 建設一個好的市場經濟
1. 對待改革的不同態度
2. 保持社會公正是轉型時期的一個尖銳問題
11.3 政府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
1. 政府在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職能
專欄11.2 20世紀政府與市場邊界變動
2. 政府職能轉變的必要性
11.4 積極推進政治改革
1. 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專欄11.3 鄧小平倫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2. 政治改革的主要內容
3. 培育市民社會,提升社會的自組織能力
閱讀參考
思考題
第四篇 簡短的結論
第12章
結束語
12.1 改革的經濟和政治目標在改革過程中逐步明晰
12.2 推進改革,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人名索引表
名詞索引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