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是2010年10月01日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敬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吳敬璉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
·頁碼:430 頁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47601273
·裝幀:平裝
·開本:16
·市場價:68.00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的一個重要增補,是加強了對“雙軌制”及其經濟和社會-政治影響的分析,並據此對中國進一步改革的必要措施和可能前景作出了估量。中國經濟改革是一個龐大的敘事。如何向《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的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理論線索和分析框架是一件頗費思量的事情。這是因為,經濟轉型雖然是通過若干這樣或那樣的政策措施來實現的,但它有一根主線,這就是從計畫制度到市場制度的變革。既然是制度變革,所有的改革勢必是經歷了不同利益取向的人群之間反覆博弈之後的產物。

作者簡介

吳敬璉,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得主。195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席教授,國際經濟學會(IEA)執行委員會顧問,國際管理學會(IAM)會員。
他在中國最早提出並倡導市場化改革,是“市場取向改革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經濟體制比較研究學科的開創者之一,引介傳播了眾多對中國經濟理論和改革實踐有益的現代經濟理論和國際經驗。他在不同時期的理論主張和政策建議(如建設法治的市場經濟、建立現代公司制度、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反對權貴資本主義、推動增長模式轉型等),推動了中國改革事業的前進。
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經濟學、比較制度分析、中國社會轉型的理論和政策。
主要著作
中國增長模式抉擇》(增訂版)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年
呼喚法治的市場經濟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年
吳敬璉自選集(1980~2003)》
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2003年
《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制度重於技術》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年
《十年紛紜話股市》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
《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
《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合著)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年
《構築市場經濟的基礎結構》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年
何處尋求大智慧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
建設市場經濟的總體構想與方案設計》(合著)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年
《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論競爭性市場體制》(合著)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
《腐敗:貨幣與權力的交換》(合編)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
《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合著)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
《經濟體制改革問題探索》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年

媒體推薦

吳敬璉教授這本書的重要性和影響遠遠超出了新一代的經濟學學生以及教師、學者、政府官員、商界人士和中國一般讀者的範圍。這本書可以為真正對中國有興趣的外國讀者提供一幅全面的、有見地的、有學術價值的當代中國經濟之圖畫。據我所知,如此重要的經濟學著作是前所未有的。
——青木昌彥 史丹福大學教授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運用比較制度分析的理論方法分析了中國改革和開放的實踐,是關於中國經濟改革的一本重要的而且不能忽視的書。
——劉遵義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中國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的崛起已經對傳統或正統的西方經濟學理論提出了挑戰。吳敬璉教授的《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將成為指引我們繼續前進的燈塔
——沈聯濤 清華大學和馬來亞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銀監會首席顧問、前香港證監會主席
吳敬璉教授新著《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對中國何以走上計畫經濟體制,何以要進行改革,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展望作了深入精彩的分析,為跨世紀的中國歷史大轉折作了最好的註解,是從大歷史看中國經濟改革,也是從中國經濟改革看大歷史的重要著作,值得向讀者推介。
——石齊平 《商業周刊》主筆、香港中文大學及亞太研究所研究員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是一本經濟學領域的教科書。如果研究成果能以通俗形式寫入被廣為接受的教科書,就意味著相應的成果已經被學術界廣泛接受,國外很多經濟學大家都是通過經典性的教科書建立了自己理論框架的影響力。
——胡舒立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財經》前主編

編輯推薦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

目錄

序言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計畫經濟的建立與改革問題的提出
1.1 社會主義者的經濟體制構想
1.1.1 早期社會主義者的理想社會
1.1.2 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和“社會大工廠模式”
1.1.3 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的分裂和“福利國家模式”
1.2 蘇聯式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2.1 列寧的“國家辛迪加”模式
1.2.2 史達林體制
1.3 對集中計畫經濟體制的經濟學分析
1.3.1 新古典經濟學家對計畫經濟體制可行性的論證
1.3.2 20世紀20~30年代西方經濟學界的社會主義論戰
1.3.3 20世紀後期對計畫經濟的再認識
1.4 蘇聯、東歐的經濟改革
1.4.1 蘇聯改善經濟的努力及其失敗
1.4.2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會主義”改革
1.4.3 匈牙利的“新經濟機制”
1.4.4 波蘭走走停停的改革
1.4.5 捷克斯洛伐克半途夭折的“布拉格之春”
1.4.6 小結
1.5 中國計畫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問題的提出
1.5.1 集中計畫經濟體制在中國的形成
1.5.2 中國改革問題的提出閱讀參考思考題
第2章 中國改革戰略的演變
2.1 行政性分權(1958~1978)
2.1.1 “體制下放”方針的確定
2.1.2 “體制下放”的實施
2.1.3 “體制下放”造成的經濟混亂及其救治
2.1.4 對行政性分權的經濟學分析
2.2 增量改革(1979~1993)
2.2.1 對於改革目標的初步討論
2.2.2 “擴大企業自主權”的“體制內改革”未能取得成功
2.2.3 改革重點從“體制內”轉向“體制外”
2.2.4 民營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2.2.5 “雙軌制”的形成和由此導致的社會經濟問題
2.3 “整體推進”(1994年至今)
2.3.1 1984-1986年:進行全面改革的初次嘗試
2.3.2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開闢了改革整體推進的新局面
2.3.3 世紀之交經濟改革的進展和問題閱讀參考思考題
第二篇 部門專論
第3章 農村改革
3.1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及其對經營制度的特殊要求
3.1.1 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農業是一個適合於家庭經營的生產部門
3.2 承包制改革以前的農業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
3.2.1 從“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
3.2.2 “人民公社”制度下中國農村的基本狀況
3.3 農業承包經營(“包產到戶”)的推行和效果
3.3.1 1976年以前“包產到戶”的三起三落
3.3.2 1980年以後“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的迅速普及
3.3.3 “包產到戶”促使農業產出迅速增長
3.3.4 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財產的增加
3.3.5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3.4 後家庭承包制的農村改革前景
3.4.1 統籌城鄉,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3.4.2 完善土地制度,維護農民土地權益
3.4.3 保證微觀活力,鞏固糧食流通體制的市場化成果
3.4.4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閱讀參考思考題
第4章 企業改革
4.1 企業制度和現代公司
4.1.1 企業及其所有權
4.1.2 企業的三種基本法律形式
4.1.3 現代公司制的產生
4.1.4 現代公司的治理結構
4.2 傳統國有企業制度和以放權讓利為主線的改革
4.2.1 傳統國有企業制度的主要特點
4.2.2 “放權讓利”改革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及其原因
4.2.3 放權讓利改革正負兩方面的效應
4.3 國有企業的公司化
4.3.1 大型國有企業的公司化改制工作的推進
4.3.2 改制公司在治理上存在的問題
4.3.3 國資委成立後的國有企業改革
4.4 改善大型企業的公司治理
4.4.1 公司治理改革的國際趨勢
4.4.2 保護股東權益,強化信息披露
4.4.3 健全董事會的治理機制
4.4.4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公司外部治理閱讀參考思考題
第5章 民營經濟的發展
5.1 國有制崇拜及其突破
5.1.1 國有制“一統天下”的建立
5.1.2 民營經濟破繭而出和逐步壯大
5.1.3 所有制問題論戰和“基本經濟制度”的確
5.2 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和私有部門的成長
5.2.1 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方針的制定
5.2.2 “放開搞活中小型國有企業
5.2.3 1998年:大力扶持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
5.2.4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格局的形成
5.3 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及其克服
5.3.1 改善民營經濟的經營環境
5.3.2 民營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努力
5.3.3 中小企業的技術提升和產業升級閱讀參考思考題
第6章 金融改革
6.1 市場經濟和計畫經濟下的貨幣與金融
6.1.1 市場經濟中的貨幣和金融
6.1.2 計畫經濟下的“貨幣”和“金融”
6.2 金融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6.2.1 20世紀80年代金融體系的輪廓初現
6.2.2 貨幣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6.2.3 外匯市場
6.2.4 信貸市場
6.2.5 債券市場
6.2.6 股票市場
6.2.7 保險市場
6.2.8 期貨及衍生產品市場
6.3 金融機構的改革發展和金融監管制度的建立
6.3.1 20世紀90年代金融機構的改革發展和金融監管制度的初步建立
……
第三篇 巨觀經濟和社會層面的問題
第四篇 簡短的結論
索引
後記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