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書人

畫書人

但事實上,早期的一些書,的的確確是“畫”出來的。 直到維多利亞時代,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依然有人手工“畫”書。 畫書人言歸正傳,我這組短文主要還是寫插圖畫家,特別是一些既寫書又畫書的“畫書人”。

畫書人畫書人
寫書人,有讀書人,有獵書人,有販書人……還有一種人,我稱之為“畫書人”。而我這組短文所寫的,當然主要是那些給書畫插圖的人了。
但事實上,早期的一些書,的的確確是“畫”出來的。中世紀的很多手抄本(Manuscript),就是名副其實的“手繪本”,花花綠綠,煞是晃眼。在印刷術尚未出現之前,書這樣的產品完全是“純手工打造”,不難想見其生產過程的多么繁瑣、艱辛。下面三幅圖,表現的都是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早期的場景,第一幅就是一位正在工作的“畫書人”,看樣子應該是個教士。眾所周知,在中世紀,像“識文斷字”這樣的手藝,完全被教士和貴族階層所壟斷,下里巴人是沾不上邊的。後兩幅分別是裝訂書和印刷書的場景,畫面上的人物則明顯是手藝人了,他們對自己手中所搗鼓的那些高文典冊,多半一個字也不認識,但是,在人類文明薪火相傳的歷史上,我們又怎能不記住他們揮汗如雨的身影呢。

直到維多利亞時代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依然有人手工“畫”書。題圖上的那一幅,就是插圖畫家沃爾特·克蘭(WalterCrane)的《孩子自己的伊索》(TheBaby'sOwnAesop)中的一頁,這本小書全部是手工繪製。不過比中世紀“畫書人”更幸運的是,到這個時候,手繪書已經可以用印刷機大批量生產,恐怕再也難得有什麼孤本了(除了原稿)。

畫書人畫書人

言歸正傳,我這組短文主要還是寫插圖畫家,特別是一些既寫書又畫書的“畫書人”。至於人物的選取,完全沒有規劃,沒有章法,逮著誰算誰。以圖為主,文字頂多串個場子、跑個龍套什麼的,不看也沒關係。
這就算是個開場白吧。至於能寫多少,自己心裡也沒底。信筆塗鴉,寫到哪裡算哪裡,“不了了之”終歸也是一種“了”法。就像小時候在長江邊上放牛,把牛往河灘上一趕,它愛上哪兒上哪兒,我自高臥江堤,看藍天白雲,聽流水落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