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春堂

互動名片

《畫堂春》,詞牌名。雙調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最初見於《淮海居士長短句》,《山谷琴趣外篇》於兩結句各添一字。比較有名的詞作有:【北宋】秦觀《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北宋】張先《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北宋】黃庭堅《畫堂春·本意》;【清】納蘭容若《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等。後已不限於詞牌,有穿越小說名《畫堂春》。
書名:畫堂春
又名:我是怎么成為一代名太監的
作者:江雨朵
定價:12.00元
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04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詞牌簡介

《畫堂春》,詞牌名。最初見於《淮海居士長短句》。雙調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三平韻。《山谷琴趣外篇》於兩結句各添一字。[1]

詞牌格律

格律對照例詞:【北宋】秦觀《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平(韻)。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韻)。柳外畫樓獨上,憑闌手捻花枝。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韻)。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1]

典範詞作

【北宋】張先《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

【北宋】黃庭堅《畫堂春·本意》

【清】納蘭容若《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詞作 秦觀《畫堂春》

原文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

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賞析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秦觀應禮部試,落第罷歸。賦《畫堂春》。這首詞就是寫他落第後的不快心情。應是一首傷春之作,於春歸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單純銳感的柔情。這首畫堂春是寫的雨後春天的景色。詞的一開頭寫道:“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讀到這句的時候,讓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動的感覺,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這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啊,給人一縷傷感,傷感但不痛心。緊接著,作者又進一步描寫了雨後的景色“杏園憔悴杜鵑啼”,在這裡,作者點明了具體的時間,春暮。杏花謝了,花謝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這也正給出了那種內心深處的纖柔和對大自然的憐惜之情。而“無奈春歸”四字,正是對上面的一個總結。在發生了這許多以後,作者只用了無奈春歸四字來作結。“柳外畫樓獨上,憑闌獨捻花枝”,如果說上片是純靜態的描寫,是對景色的一個總結的話,那這句就是動態的表現了。獨上、獨捻,兩個獨字寫出了一種孤單、落寞的身形。這時,當讀者都在猜測獨捻花枝後是否該折花歸去的時候,作者卻出人意表的“放花無語對斜暉”,讀到這裡,不由心中感嘆多多。那些所謂的花開堪折當須折、折來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動作,哪怕是描寫的再怎么優美,都是那樣的粗魯不堪,放花無語,這才是秦觀啊。於是,在這種氛圍下,此恨誰知,雖然這恨字是那樣的沉重,這裡卻顯得異常的輕柔。終於知道,因為一句話,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變的輕柔啊,因為一個動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觸動人的內心。掩卷罷,閉上眼,想著這首詞,腦海中似乎湧現出一個優美的畫面,那是真正的畫,一幅能深及人的內心的畫。女郎之筆,原來,最能扣及人的內心的,也正是這女郎之筆。那樣的纖弱、柔軟,也那樣的細膩、敏銳。這就是秦觀,得之於內,故不能傳的詞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