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堂

春生堂

春生堂始於公元1820年(清朝道光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春生堂保健酒對年久風濕,血衰氣虛,跌打損傷,健脾養胃,舒筋活絡等,具有養身保健作用,適量飲有益於身體健康。1986年榮獲得福建省優質產品,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1990年榮獲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1991年至1998年分別二次榮獲中國保健協會頒發的保健產品金獎。2003年春生堂正式成立“福建泉州市春生堂酒廠有限公司”。春生堂進入公司化、規範化進行運作市場。

基本信息

簡介

春生堂是泉州的百年老字號,2006年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2003年轉制以來,取得快速發展,在保護及傳承經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春生堂品牌行業定位為健康保健產業,公司定位為傳統保健酒專家,也就是春生堂要做專業的事;二是將消費群明確定位為大眾消費,體現春生堂企業的精神:健康人類、服務大眾,只有大眾健康,民族才有希望。

泉州酒廠生產的春生堂秘制風傷補酒始創於清道光年間(1820~1850年),創始人郭信春。該酒以30餘種名貴地道藥材的秘方和優質陳年高粱酒、米酒配製而成。對風傷病濕以及操勞過度、身體虛弱等症有一定療效。酒質醇正,甘綿爽口,常飲能滋補身體、舒筋活血、健胃養脾。該酒暢銷國內外。春生堂酒藥香怡人,每天飲用50ml—150ml,讓您在過酒癮的同時起到身體的滋補保健,飲用春生堂後精力充沛、渾身輕鬆。春生堂不但可以直接飲用,還可以用於烹飪藥膳,用春生堂烹飪膳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豐富,因此四季進補“春生堂藥膳”是最佳的選擇。

傳奇故事

真是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鳳陽公秘制的補酒,確確實實比郭先生泡製的藥酒好得多,郭先生的藥酒只用來治病,鳳陽公的補酒卻能用來做保健品,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四季適用,老少鹹宜。鳳陽公為了報恩,不但傳授了風傷保健藥酒的秘制方法,還把這種酒命名為“春生堂”。

春生堂酒風行各地,又驚動了官府。永春出金橘、出老醋、出佛手茶、出榜舍龜,出白鶴拳、出紙織畫,怎么突然再冒出一種春生堂?據說春生堂酒又是一個鳳陽公傳來的,這個鳳陽公有什麼來頭?官府又將此事奏明,再請發兵入永春維持地方秩序。

武林門派之間,歷來互相防範,不隨便讓人看練功,更不隨便將武功傳給別的門派,所以他佯裝外行看熱鬧,偷看偷學,這叫做偷技偷師。只因他口渴,誤喝了桃溪冷水,腹痛難忍,引起舊傷復發。回春堂郭先生救他的時候,他假說是水土不服,郭先生給他號脈,他怕露出破綻,運內功守住丹田,讓郭先生診斷不出他的脈象。他服用的是自己配製的藥散,便說是黃土。郭先生留他住在回春堂,他順水推舟,進一步深入民間,又看見郭先生果然是一個行俠仗義的大丈夫,便將祖傳秘制的補酒,傳給了郭先生,而且將酒取名春生堂,以作紀念。

春生堂春生堂
春生堂一出名,又有人上報朝廷,朝廷內務府御膳房總管太監把春生堂酒與宮廷的各種藥酒補酒對比鑑定,發現春生堂用的竟是宮廷的秘方!當然,這沒什麼奇怪,喬裝成“風陽公”的大內一等侍衛製造春生堂的秘方,是他家祖傳的,他被徵召入宮之後,為了立足生存,秘方不得不獻給朝廷,以表忠於皇上。朝廷發現春生堂酒是用宮廷秘方製作,馬上想到派出的一等侍衛,為何離京日久還沒回朝復旨?是被害還是遁逸?或是另有隱情?朝廷馬上派出六百里加急快馬,火速密調大內侍衛入朝。大內侍衛得到密報,向郭先生說出前因後果,道出其中秘密,請郭先生也暫避他鄉。郭先生決定去廈門,懇請大內侍衛同行。大內侍衛說好好好,第二天早上,卻不見了影蹤。郭先生知道他獨自悄然離開永春了,就舉家遷往廈門去了。

嘉慶朝與道光朝交替的公元1820年,根據宮廷秘方釀製的春生堂酒風行民間,朝廷要追究為何泄密,何人泄密,郭先生避禍廈門,傳授秘方的大內一等侍衛從此不知去向。

郭先生在廈門,起初先開武館,教徒弟。後來鴉片戰爭爆發,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朝廷焦頭爛額,無暇他顧,追查秘制宮廷補酒外泄事件終於不了了之。風聲一平息,郭先生又製作春生堂補酒了。廈門港日夜繁忙,客船載僑客出入境,貨船載貨物出入口,春生堂酒因而遠銷台灣、香港、澳門,東南亞的呂宋、印尼、馬來西亞。閩南是著名僑鄉,華僑回鄉,親人接風“脫草鞋”,餞行“送順風”,都會送幾瓶春生堂酒,春生堂在華僑中的名氣越來越大。

郭先生在廈門避難,因禍得福,事業發展,一住30年。到道光朝尾,鹹豐朝頭,廣東爆發了洪秀全的太平軍起義,很快占領了大半箇中國,在南京建都,建立太平天國。永春的林俊起義回響太平天國,被封為烈王。郭先生是永春人,他的女兒珠姑是惠安崇武人家的童養媳,長大之後,不堪封建家庭的虐待,跟著邱二娘起義造反。邱二娘是惠安後龍鄉前亭村人,家境貧寒,賣給同鄉峰尾村劉家為童養媳,她受參加太平天國義軍的表兄林懷的影響,發動了農民起義,與永春的林俊互相聯絡互相支持。郭珠姑特地把春生堂酒從永春帶到惠安來,大受歡迎,產婦“做月內”,用春生堂酒當水,燉雞鴨魚肉,又補又香又好吃,惠安女把春生堂酒當成了寶。

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邱二娘由於叛徒出賣被捕,英勇不屈,被押到泉州南校場凌遲處死。珠姑帶幾個女義軍,化妝成賣蝦皮、鹹脯的崇武海腳人,混在人群中,進入泉州城劫法場。但清軍戒備森嚴,寡不敵眾,幾個女義軍當場犧牲,珠姑殺開一條血路,逃出泉州城南門,到了廈門,投奔老爸郭先生。因風聲吃緊,官府畫形圖影通緝邱二娘餘黨,郭先生將珠姑秘密送出廈門港,去了馬來西亞。

三十年東三十年河西,又經過幾個三十年,人世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人已不再是受外國列強欺壓的東亞病夫了,中的國力強盛,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經濟大發展,華僑更加愛國愛鄉,爭先到國內投資、旅遊,捐獻巨款,創辦公益事業。

變革之路

春生堂春生堂
解放後,春生堂三次“易主”。1953年,郭氏後人帶著春生堂酒的密制工藝和配方“加盟”泉州酒廠。1993年,國營泉州酒廠引進外資,“變身”福建泉州中策啤酒公司。2000年,中策啤酒更名福建泉州清源啤酒朝日有限公司。2003年,春生堂酒又換了新“東家”,廠方將其配方工藝和設備轉讓給泉州市嘉太中外名酒有限公司。如今,嘉太公司正式成立了福建泉州春生堂酒廠有限公司。

春生堂酒的產量經歷過三次“井噴期”。作為春生堂酒廠的元老之一,現任酒廠車間主任的衛清海介紹,第一次是在1991年,國營廠搞生產承包制,他接手承包,產量由20多噸“升級”到200噸。第二次是1999年,達到800噸,第三次是2005年,猛增到1000多噸。

“計畫經濟時期,春生堂一方面達到民間口碑的最高峰,一方面也陷入自身發展的停滯期。由於酒是由商業部門統一調配銷售的,產量又基本固定,市場上春生堂酒十分‘緊俏’。但這一切,無論對企業對員工都沒有什麼影響。”回憶往事,衛清海不由感慨萬分。“效益是固定的,無法擴大再生產,企業也無法發展。”

計畫體制是有問題,但也不是“一改制就靈”。上世紀90年代改制後的春生堂,又面臨“下海”後新問題:技術改造借了不少錢,可是產量劇增後,銷售能力又成了軟肋,昔日的“緊俏品”一下子成了“積壓貨”,還貸壓力、經營壓力接踵而來。

“接手春生堂就是看重了這個品牌所蘊含的無形價值和春生堂的歷史積澱,老字號企業要發展,光守著祖宗的東西是遠遠不夠的,要研究消費需求,對產品進行深度開發。”泉州春生堂酒廠有限公司林育民總經理坦言。

與許多老字號企業一樣,剛接手春生堂酒廠時,企業生產模式陳舊,行銷布局落後,許多難題急需破解。老酒也怕巷子深

春生堂在原來的泉州市區幾乎家喻戶曉,但到了泉州以外,就少有人知了。衛清海介紹,春生堂早期銷售“足”不出市區,但現在不僅覆蓋了周邊縣市,銷售網路還延伸到周邊沿海地區。

“老酒也怕巷子深,要讓消費者購買方便,就要擴大行銷渠道。”林育民說,從前春生堂的銷售人員少得可憐,只有十多人,而如今生產人員有40人,銷售人員則達到80人,銷售網點從超市賣場擴大到雜貨店,方便了購買。行銷網點的重新布局使春生堂銷量激增,重新煥發了青春。

在繁華的商業街上樹立廣告牌,更是“春生堂”引入現代行銷方式的關鍵一著。通過對市區幾個點的考察,並計算了塗門街的人流量,“春生堂”瞄準了客家王酒樓的招牌。“那是個黃金地段,我每次經過時都會有種自豪感。”春生堂酒廠車間主任衛清海說。

經營之道

春生堂春生堂
“光有老字號牌子是遠遠不夠的,要保護,要傳承,要挖掘,要發展。及時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至關重要。”林育民對此深有感觸。老樹發新枝

“創新首先體現在包裝上。”林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先用啤酒瓶裝的春生堂酒在市場上一瓶500毫升只賣5.5元,如今通過包裝“升級”,普通裝可以賣到15元-25元,而高檔包裝零售可以賣到80元。“酒還是原來的酒,但是包裝更新後,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企業也獲得了更多的效益。”林育民說。

在市場上,類產品眾多,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哪個品牌敢稱老大。“春生堂”今後要如何走發展之路?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中求得生存?面對許多“老字號”企業的生存危機,2004年,春生堂酒廠提出要以創新作為企業生存之本的理念。

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生產設備上的技術創新,更多的是經營觀念上的創新。老樹發新枝,要不斷有新的內容加以補充。老字號企業在保持傳統消費者群體的同時,要不斷培育新的消費群體,如果光靠老群體,企業是無法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我們接手前做了個調查,發現春生堂原有的消費者主要是中老年人,50多歲以上的人群。而如今我們的消費群體已經擴大到30多歲的群體。”林育民說,消費群體的擴大,不僅僅是量的變化,更主要的是爭取到年輕消費者的認同。“我們把春生堂定位為保健酒,今後還要把它做大做強。”林育民說,除了補酒系列外,針對年輕消費者,又推出了抗疲勞酒系列等,既滿足了消費者需要,又進一步擴大了市場需求。品牌戰略帶來活力

“上兵伐謀”,如今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光有想做大做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商戰如戰場也需仔細謀劃。2004年,春生堂酒廠有限公司專門請策劃公司對其發展定位以及品牌構建“對症下藥”。

品牌是企業發展之源。“他們為春生堂今後的發展制訂了五年規劃,我們不僅將建成一個生產基地,將成為東南沿海的保健品酒生產基地。此外,今後還將蒐集春生堂的舊文物和資料,騰出一間展廳來專門陳列。”有了終極目標後,企業有了發展方向,說到未來,林育民也顯得信心十足。

靠單一產品推出品牌,終究沒有生命力,難以長久在市場上生存,更無從談起品牌價值和競爭力,福建師大公共關係學院謝宏添教授認為,企業必須以主導產品為支柱培育品牌,從產品行銷轉向品牌行銷。企業要隨著品牌的發展,推出自己獨特的企業形象,從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到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這樣可以在企業形象無形資產的支持下完善同一品牌產品的系列化開發,用企業品牌拉動旗下其他品種的共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