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潰瘍病

番茄潰瘍病

農作物疾病名稱。

番茄潰瘍病在幼苗到結果期都可以發生。在幼苗期引起部分葉片萎蔫和莖部潰瘍,嚴重時幼苗枯死。成株期染病,開始下部葉片凋萎下垂,葉片捲縮,似缺水狀,植株一側或部分小葉出現萎蔫,而其餘部分生長正常。在病葉葉柄基部下方莖稈上出現褐色條紋,後期條紋開裂形成潰瘍斑。縱剖病莖可見莖內部變褐色,後期產生空腔、下陷、開裂。多雨或濕度大時有菌膿從莖傷口流出,形成白色污狀物。花及果柄染病也形成潰瘍斑,果實上病斑圓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粗糙,似鳥眼狀,稱鳥眼斑。

症狀

番茄幼苗至結果期均可發生潰歉年病.葉,莖,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1、幼苗期:多從植株下部葉片的葉緣開始,病葉發生向上縱卷,並上下部向上逐漸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葉邊緣及葉脈間變黃,葉片變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軸或葉柄處產生潰瘍狀凹陷條斑,致病苗株體矮化或枯死。2、成株期:病菌由莖部侵入,從韌皮部向髓部擴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縱捲縮。似缺水狀,一側或部分小葉凋萎,莖內部變褐色,病斑向上下擴展,長度可達一至數節,後期產生長短不一的穿腔,最後下陷或開裂,莖略變粗,生出許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濕度大時,從病莖或葉柄病部溢出菌膿,菌膿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狀物,後莖內變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頂葉呈青枯狀。果柄受害多由莖部病菌擴展而致其韌皮部及髓部呈現褐色腐爛,可一直延伸到時果內,致幼果滯育,皺縮,畸形,使種子不正常和帶菌,有時從萼片表面局部侵染,產生壞死斑,病斑擴展到果面。潮濕時病果表面產生"鳥眼斑"鳥眼斑圓形,周圍白色略隆起,中央為褐色木栓化突起,單個病斑直徑3mm左右。有時許多鳥眼斑墨守成規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區。鳥眼斑是番茄潰瘍病病果的一種特異性症狀,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與莖部系統侵染同發生於一株。

病原

密執安棒桿菌菌體短桿狀,無鞭毛。病菌發育適溫24~279C,最高35℃,53C經10分鐘致死。

發病特點

病菌可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傷口侵入寄主,也可以從葉片的毛狀體、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後,經維管束進入果實的胚,侵染種子臍部或種皮,使種子帶病。帶病種子、種苗以及病果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田間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權,特別是帶雨水作業傳播。溫暖潮濕的氣候和結露時間長,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超過25℃,降雨尤其是暴雨多適於病害流行,噴灌的地塊病重。土溫28℃發病重,16℃發病明顯推遲。偏鹼性的土壤利於病害發生。

番茄潰瘍病番茄潰瘍病

發生規律

細菌引起的維管束病害。病菌可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傷口侵入。帶病種子、種苗以及病果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田間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杈傳播。偏鹼性的土壤、溫暖潮濕、結露時間長、連陰

番茄潰瘍病番茄潰瘍病
雨尤其是暴雨有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嚴防病區的種子、種苗或病果傳播病害。(2)種子處理:用55℃熱水浸種25分鐘;或乾種子用70℃恆溫箱中處理72小時;5%鹽酸+“雲大-120”500倍液浸種5-10小時;或1.05%次氯酸鈉+“雲大-120”500倍液浸種20-40分鐘。硫酸鏈黴素200ppm+“雲大-120”500倍液浸種2小時;0.6%醋酸浸種24小時,或用5%鹽酸+“雲大-120”500倍液浸種5-10小時。(3)選用抗病品種。(4)選用新苗床育苗,同時用40%甲醛30毫升/平方米處理土壤,蓋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種。(5)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6)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雨水未乾時整枝打杈,雨後及時排水,及時清除病株並燒毀,及時除草,避免帶露水操作。

藥劑防治

1、發病中前期

使用細截50ml+速淨50ml+有機矽(1袋),兌水15公斤,下午2點以後用藥,3天用藥一次,連用兩次,第6天即可觀察效果;病情得到控制後,根據預期病情,確定是否進行病害預防。

2、發病中後期

使用細截50ml+速淨50ml+1包有機銅+有機矽(1袋),兌水15公斤,下午2點以後用藥,隔1天用藥一次,連用兩次,第6天即可觀察效果;病情得到控制後,根據預期病情,確定是否進行病害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