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性與情


轉自: 東方網
今天,我們一方面責怪著男人過於重性輕情了,另一方面,社會文化又在加重著男性的心理趨勢。在男人還是個嬰兒的時候,社會文化便通過他們的父母發揮著作用。男孩的生殖器總會受到格外的誇獎與關注,成年人要割孩子的生殖器的玩笑培養著他們的閹割恐懼,而與閹割恐懼相對應的,是對生殖器與性能力的極力推崇。男孩子很小便被培養出這樣的概念:性能力強對他們是極為重要的。如果一個男人在性上失敗,不能吸引並獲得女人,他會被看作是徹底的失敗者。我們的文化告訴男人,有兩件事對他們是至關重要的:事業的成功,性的成功。
隨著他們的成長,男權社會又將這樣一種觀念慢慢地灌輸進他們的頭腦:男人是強者,是性的主動者、占有者,是能夠從性行為中獲利的人;女人是弱者,是性的被動者、被占有者。社會文化對女人三從四德的塑造,反作用於男人,更加重了男性“重性輕情”的心安理得。而與此同時,女孩子受到的是應該抗拒男性“重性”傾向的教育,女孩子不應該追求性愛,這正好反飾了男性的重性,而女人又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將性作為交易砝碼的潛意識心態,她們知道,何時給男人性,對她們最有利。
性是男性證實自己身份的一種方式。我們談論一個男性是男孩兒還是男人,其標準往往是:他是否和女人發生過性關係。完成了性徵服的男孩子被看作像一個真正的男人,性是一種戰績,只要在性方面讓女人接受才是真正的男人,而是否有愛情並沒有關係,也從來沒有人過問。
不是男人輕情,而是對男人的社會性別角色定位堅持著這樣的觀念:男人重視感情是一種不成熟、不剛強的表現。傳媒中的鐵面男子,不是最讓女人看好嗎?女人們心目中的“男子漢”,不更多的是那些不苟言笑的“硬漢”嗎?男人輕情,是他們即使僅僅為了表現得像個“男子漢”,也不敢不輕情。性是我們唯一與人親近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重性,正是男人受文化傷害的結果。
與此同時我們又不能忽視了,人類原本便是一種喜愛冒險、獵奇,不斷嘗試新事物的物種。我們的近親大猩猩不會與同一個異性發生第三次性行為,不會在同一棵樹上睡兩夜,每頓飯都要在不同的樹間跳躍著品嘗不同的美味。人類的祖先也是一樣,正因此它們才有勇氣離開樹林到陸地上生活,並一直發展到今天。女人在性上的不斷探索被文化壓抑了,而男人對多性伴的尋求,對性的多元滿足的追求,卻受到文化的肯定。
男人有不需要性的時候,正如女人也有需要性的時候。任何簡單的所謂“男人如何,女人如何”的劃分,都是對男人和女人本真天性的扭曲。
如此一來,男人哪裡還有什麼理由不“重性”呢?情是一種慢悠悠的東西,男人們的生殖器等不及,它需要儘快的高潮體驗。這是荷爾蒙與精液積聚的結果,作為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需要得到宣洩與滿足,而不需要道德評判。
但是,男人便真的不需要感情了嗎?陽痿與早泄在很多時候便是沒有感情的性交的附屬品。男人同樣渴望愛情,但這愛情中不能沒有性,而是促進性的。
略準確的說法也許是,男人重性,但並不輕情。他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現。而所有這一切,都與品德無關,不應該成為定義男人的理由。
聽說女生在傷心的時候特別脆弱,可以乘虛而入。於是,你決定帶她去看一場催人淚下的電影,大苦戲,最好苦到悲天慟地,讓她倒在你的懷裡哭得一塌糊塗,防線全體放假。你把這時候最關鍵的台詞背了八遍:“好了好了,別哭了。噢……乖,電影都是假的……我愛你,我愛你,這是真的,好了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