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鎮[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甲子鎮]

甲子鎮[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甲子鎮]
甲子鎮[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甲子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甲子鎮,地處廣東省陸豐市東南部,位於著名的甲子漁港之濱,全鎮總面積14.72平方公里,轄14個社區和1個村委會,全鎮戶籍人口15萬,常住人口25萬。甲子鎮是廣東省汕尾市中心鎮,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和汕尾市工業重鎮。甲子港是粵東地區主要的港口、對外開放口岸之一。輕工業在80年代初就已經很發達,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業亦很發達,漁業與深圳、福建南部、汕尾市城區交往較密切,海產品暢銷遠近各地。

基本信息

城鎮概況

廣東省汕尾市甲子鎮廣東省汕尾市甲子鎮
甲子鎮是地處廣東省汕尾市陸豐東南部,位於著名的甲子漁港之濱。西邊距香港118海里,距陸豐縣城東海鎮51公里,東隔瀛江與甲東鎮隔溪相望,距汕頭78海里,南臨南海,西與甲西鎮相連,北部與揭陽市惠來縣相鄰。全鎮總面積14.7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公里,轄14個社區和1個村委會,全鎮總人口15多萬人,外來流動人口超3萬人,常住人口25萬左右。是汕尾市經濟重鎮和陸豐市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以海洋漁業和輕型工業為重點的現代化對外貿易港口城鎮。

歷史沿革

街上街上
甲子鎮是一個古老、發達較早的粵東重鎮。原稱甲子門,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門,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因此取名甲子。甲子之名,始於西漢、宋元年間。當年,因為戰亂導致“北向南遷”,福建及中原一帶人民便搬遷來此聚族而居,到明朝初期,已經形成頗具規模的市鎮。為防禦倭寇海盜,明朝在甲子設所。民國時,曾有區、鎮建制。1957年劃出甲東、甲西後,定為縣直轄鎮,1958年改為人民公社,1980年10月成立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甲子老十八社:
半徑、城內、前林、東關、
水門、吉安、東湖、南關、元帝、人字、天堂、新關、舊關、東宮、帆鋪、後溪、望湖、北柵
甲子新二十五社:
半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人字、後溪、元帝、高地、北柵、舊關、東關、新村、帆鋪、望湖、東宮、東湖、水門、天堂、前林、兩東、東方、南關、新關、瀛東

自然資源

甲子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帶。地質表層以黃土為主,含沙量較多且堅實。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左右,終年溫和多雨,陽光充足。水產和土產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經濟概況

甲子中學甲子鎮
工、漁業發展迅速,歷史上商貿發達,素有“金甲子”之稱。工業主要有輕工、食品、服裝、塑膠、機械、漁具、電子五金、工藝美術等八大行業,出口產品品種達數千種。其中,甲子裕贏寶石工藝廠生產的寶石地球儀以其獨特的顏色寶石和精湛的藝術創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深受中外顧客的青睞。漁業穩步發展,全鎮擁有各類漁船500多艘,總功率66929千瓦,總噸位19089噸,各類水產品養殖面積近700公頃,2006年年產量6萬多噸,漁業總產值達6.5億元。2006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26.2371億元。2007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9.36億元。2010年完成漁業總產值9.5億元,工業總產值40.8億元,預計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40億元,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64億,占陸豐市三分之一還多。

工業

甲子鎮緊緊圍繞“以工興鎮,興工富鎮”方針,堅持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大辦工業,辦好工業。2002-2006年,甲子鎮完成工業產值41.0395億元,2006年完成工業產值16.5192億元,比2005年增長24.2%。2010年完成工業產值40.8億元。十一五期間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5%,201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2億元。
在重點企業發展態勢方面,規模以上企業數占陸豐市的26%,自營進出口企業14家。在民營工業方面,2002-2006年4年多時間,新增投資4000多萬元,新辦工業33家,新建(擴建)廠房6萬多平方米,全鎮現有民營工業500多家,其中有自營進出口權11家。民營工業產值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0%,尤其是五金塑膠家具配件更具特色,通過引導成立甲子家具配件協會等行業組織,組織科研機構和生產設備廠家前來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2008年被省列為省級家具配件專業鎮。
據2005年統計,汕尾市13家進出口企業甲子鎮就占了7家。

漁業

漁業為甲子的第二支柱產業。甲子港是全省九大優良漁港之一,也是國家一級漁港,全國二十個中心漁港之一。是廣東主要海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基地之一。優質海產品有石斑、海鰻、馬鮫、龍蝦、大蝦、蟹類、魷魚等。2010年,全鎮有漁船498艘,漁業總產值9.5億元,粵西陽江、福建泉州以及本市多個漁港的船隻經常到甲子港進行交易,補給,進一步加快甲子鎮漁業產業化進程,形成生產、加工、冷藏保鮮、倉儲、運輸、製冰等產業鏈。漁業協會
於1949年10月成立,會長徐創容,副會長李志清;1955年改為漁家鄉人民政府,鄉長徐乃泉,副鄉長鍾乃枝,支部書記徐紅奴;1958年漁家鄉改為新村漁民辦事處,主任:鍾乃枝;1977年6月新村管區折歸到各漁業隊;1978年9月重新建立新村管區。

農業

農業協會:
於1949年成立,會長劉標,副會長汪萬花;(農業協會由半徑、東湖、汪厝寨、望湖、西南、西北、東南、東北八個農業組組成);1954年半徑、東湖、汪厝寨3個農業組割歸兩東個農業隊,望湖農業組割歸新湖街道區,西南、西北、東南、東北4個農業組割歸兩城農業隊;1958年全鎮農業隊拼歸為農業大營,營長林漢全,副營長龔慶元、劉娘得、蔡玉;1961年農業大營分兩東、兩城二個農業大隊;1963年鹿角頭村(現東方大隊)從甲西區漁池大隊割歸甲子鎮兩東農業大隊領導;1969年兩城農業大隊分開為城東、城西二個農業大隊;1979年兩東農業大隊分開為望湖、東湖、東方三個農業大隊;1984年6月份各農業大隊都改為農業管理區。

社會事業

甲子鎮甲子鎮
該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方便,四通八達。距深汕高速公路14公里,省道S338線貫穿全境往東直達汕頭、潮州、福建,往西直達珠三角各大城市。甲子港介於汕頭、汕尾之間,為兩港之“腹地”。該港東可達汕頭、廈門諸港,西可通香港、廣州等地,是全國一級漁港。
市政建設方面,從2000年以來各方面籌集資金,鎮內開通了沿江路、西河路,開闢了50m復元道和40m寬的瀛新大道、花園大道,實現道路水泥化。改造修建了海濱公路、通城路、東方村大道、瀛江大道南門街、廣濱路等道路,並配套綠化,路燈等。特別是瀛江大道的開通,改善了甲子鎮的投資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增強了城鎮功能,提高了城鎮品味,樹立了新的城鎮形象。
甲子鎮新一輪規劃已經完成,城鎮規劃和市政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瀛城、鵬城、金源、金冠、濱海、海景、御景皇廷、瀛軒園、海悅豪苑、金源豪苑、盛華豪庭等花園小區和小高層項目頻繁上馬,其中金源小區和別墅花園小區已建成,16層的濱海花園已封頂,2011年已經投入使用。最高達到28層的御景皇廷已經開工建設,面積超過十萬平米的經典豪庭的一期已經封頂,以及甲子最高樓達24層的濱海花園二期和18層的濱海花園三期已開工建設。其他多數小區已開工建設。南甲公路已改造完成,甲港公路三甲段已經通車。
為改善市容市貌,加強市政管理,甲子鎮通過組建新的市政隊伍,對主要道路和主要場所等亂占亂建、擺攤設點、占到經營、亂堆亂放、亂搭亂貼以及亂倒垃圾等進行大力整治。

教育情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甲子中學甲子中學
甲子鎮現有高中兩所,都是是完全中學,甲子中學在陸豐各中學中名列前茅。初級中學五所所,其中私立國中部一所,國小公私合計27所,幼稚園20多所,形成了幼稚園到高中的一整套教育體系,並初步實現普及高中教育。甲子鎮首先打好“教育大會戰”。在完成甲子中學、甲子四中、甲子八小等新教學樓的建設項目的基礎上,把重點瞄準甲子一中、中心國小、第二國小、第四國小、第五國小、第七國小等學校C、D等危險校舍的改造建設上。另中心國小已完成2000平方米建校面積的地基回填及基礎工程,甲秀中學正著手完善教學樓配套設施,甲子二小正在解決建設用地。
令人興奮的是,計畫投資兩億,首期投入資金1.25億的占地面積230畝的甲子中學新校區已於2010年奠基建設,已於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後新增8000個高中優質學位,進一步的實現普及高中教育。甲子中學新校區的建成,將大大的改善甲子的教育水平,提升城鎮競爭力。

旅遊資源

甲子鎮風光迷人,旅遊資源豐富。待渡山,南宋端宗二年公元1277年,宋帝登甲子門待渡山,漁民鄭復翁揭竿扶主復元,後人在待渡山建甲秀樓、進食亭、將軍廟以作紀念。宋代名人、清代進士、舉人等刻石留下墨跡,使待渡山形成自然的風景區。紅樓,建於1925年,周恩來、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率軍東征時,曾在該處運籌革命鬥爭。甲秀書院,甲子鎮第一中學校址。清嘉慶十年,省制憲那公,,佚名,,來甲視察,自已拿出一部分薪俸,著令紳士、殷戶捐資建造書院,為當時培養考取秀才、貢生、舉人等人才之所。甲子的八景的無言律詩:“六十甲子欄,海角蓮花山。潮來人字水,雷廟號天堂。雙帆掛海角,五馬渡江邊。西峰藏古寺,木石大奇觀。”
外八景是“腰橫玉帶,一柱擎天。星樓望海,待渡歸帆。潮分人字,六十安潮。蓮峰疊嶂,豐湖墩堊。”
內八景是“西峰古寺,木石奇觀。石壁岩燈,夜色清潭。雙帆掛海,五馬渡江。雄鷹振翔,躍鯉狂瀾。”

著名特產

甲子魚丸
甲子魚丸是海陸豐地區陸豐市甲子鎮的有名特產,歷史悠久,製作技術精湛,味道鮮美,由於甲子鎮地理得天獨厚,擁有全國一級漁港---甲子漁港,取材方便,在宋朝年間就開始有製作,經過這么多年的歷史,一直傳承至今,曾風靡粵港澳。
歷史
南宋末年宋帝昺與陸秀夫軍敗退到了陸豐市甲子鎮待渡時,被當地的義軍捉住,驚恐萬狀的宋帝昺,一看不是敵人,而是大宋的百姓,便道出了自己的帝王身份,當時的義軍首領鄭復翁,連忙讓他的妻子巧姑做當地得心應手的名餚“魚丸”,熱情款待宋帝昺,飢腸轆轆的宋帝昺一嘗覺得鮮美無比,大飽口福,因此龍心大悅,聲稱“甲子魚丸”有救駕之功。

甲子港

甲子港地形屬於海岸潟湖,航道水深3-4m,可停泊5000噸級輪船,是國家對外開放口岸與裝卸點,廣東省十大漁港,國家一級漁港。

傑出鄉賢

龔俊龍:香港金龍財務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恆裕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常委;
李介平:深圳瑞和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范俊波:深圳市誠銘鼎科技有限公司;
許裕長:廣東省南方精典實業有限公司、廣東南方恆裕集團董事長。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盧紹傑:香港飛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陳鴻填:匯泰龍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
倪漢騰:深圳新銀禾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彭禹賢:省委統戰部部長,省執行副主席,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人大代表,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范佛光:深圳市麗中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漢清:深圳金田集團創始人;
李楚權:深圳明華集團總裁;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94211
47659
46552
家庭戶戶數 17391
家庭戶總人口(總) 93691
家庭戶男 47394
家庭戶女 46297
0-14歲(總) 36075
0-14歲男 19042
0-14歲女 17033
15-64歲(總) 53593
15-64歲男 26711
15-64歲女 26882
65歲及以上(總) 4543
65歲及以上男 1906
65歲及以上女 263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88808

管區建立

解放前甲子鎮下屬有十八個自然社,分別:城內社、前林社、北柵社、東關社、水門社、吉安社、東湖社、半徑社、元社、高地社、新關社、人字社、雷爺社、望湖社、舊關社、東宮頭、帆鋪社、後溪社。
一九五零年五月十八個社並為七個行政區,分別:城東社府、城西社府、東柵社府、東徑社府、元高社府、新湖社府、東溪社府。
一九五四年七月合併為五個街道區:兩城街道區、兩東街道區、元高街道區、新湖街道區、東溪街道區(稱為:居民管理區)。並建立三個協會:漁業協會、農業協會、工會。
一九五零年五月合建為:
城東社府,社長:劉振澤副社長:王明通、鄭學齡
城西社府,社長:劉健惠副社長:林作民、肖克碧
一九五四年七月合併為:
兩城街道區,主任:劉建利劉標
現稱:兩城居民管理區
北柵社、東關社、水門社、吉安社
一九五零年五月合建為:
東柵社府,社長:林德平副社長:葉長流、陳維華
東湖社、半徑社
一九五0年五月合建為:
東徑社府,社長:林可高副社長:高雪雍
一九五四年七月東柵社府、東徑社府合併為:
兩東街道區:主任:劉遠
現稱:兩東居民管理區
元社、高地社
一九五零年五月合建為:
元高社府,社長:李學遠副社長:蘇文偉、陳定文
一九五四年七月合併為:
元高街道區,主任:林科
現稱:元高居民管理區
新關社、人字社、雷爺社、望湖社
一九五零年五月合建為:
新湖社府:社長:馮玉傑副社長:張丁扶、李敬樓
一九五四年七月合併為:
新湖街道區,主任:張丁扶
現稱:新湖居民管理區
舊關社、東宮頭、帆鋪社、後溪社
一九五零年五月合建為:
東溪社府,社長:車旭炯副社長:張志慰、謝昭恩
一九五四年七月合併為:
東溪街道區,主任:林紀長
現稱:東溪居民管理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