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3流感

甲型H3流感

甲型H3流感與甲型H1N1同屬甲型流感病毒,但其實它並不是一種新的流感病毒,早在1988年,美國就發現了甲型H3流感病毒,一些針對它的疫苗早已被研製成功。該病毒非常活躍,多次在流感季節“襲擊”全球,逐漸成為全球流感防控的重點病毒之一。截止2009年8月,它也是中國較為活躍的毒株。

基本信息

疾病特點

由甲型H3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是發病快、傳染性強、發病率高、流行面廣,患者常有高燒、寒戰、頭痛、全身關節痛等相對嚴重的全身症狀,但呼吸道症狀較輕,病程短,發熱多在1到2天內達到高峰,3到4天內退燒,症狀緩解,但乏力可持續2周以上。

從研究資料看,甲型H3流感的毒性和致死性並不特彆強。

基因變種

2009年8月,根據香港最近的流感病毒分析,甲型H1N1流感占49%,H3占43%,顯示兩種病毒已成主流。香港衛生署顧問醫生曾浩輝表示,甲型H3病毒在香港相當普遍,2008年主要是布里斯本型,2009年出現的甲型H3流感病毒與布里斯本型不同,出現基因漂移情況,但應是源自布里本班型的變種。

2012年5月,香港冬季流感高峰不但未消退,反而愈演愈烈。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認為,流行的甲型H3流感病毒已變異。

死亡病例

聯合醫院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74歲老翁,25日證實感染H3流感死亡聯合醫院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74歲老翁,25日證實感染H3流感死亡

2009年8月26日,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處於夏季流感高峰期,聯合醫院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74歲老翁,8月25日證實感染H3流感死亡,暫時未知是否感染變種的H3病毒,但已成為自香港發現H3N2病毒變種以來,第3宗因H3流感的死亡個案。

連同新增的死亡個案,香港2009年已出現3宗感染H3流感死亡個案。首宗死亡個案是一名有高血壓及吸菸習慣的70歲老翁,他於2009年7月28日因肺炎,到屯門醫院接受治療,但患者病情急速惡化,延至8月1日不治,化驗結果確定老翁感染變種H3N2病毒。第二名死亡患者是東區醫院一名76歲男病人,他於8月21日晚上入院,病情在數小時內急速惡化,至翌日清晨病逝。

至2012年5月,香港有近100宗流感死亡個案。

應對措施

流感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會自動痊癒,但做好防護仍有必要,增強體質、增強自身免疫力是關鍵。

流感季節,市民特別是體弱者要注意迴避感冒患者,儘量少到人群聚集的公眾場所;居家保持通風,個人加強鍛鍊、吃些維生素等。

藥物方面,如果不是特異性感冒即普通的流感,可服用一些增進免疫功能的藥物如匹多莫德等;達菲能阻斷神經氨酸酶傳遞,對特異性的流感有很好效果。

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注射流感疫苗,雖然疫苗配方未必與不斷變異的流感病毒完全一致,但疫苗有交叉保護作用,高危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老人、孩童注射疫苗有益無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