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冑魚

甲冑魚

甲冑魚生活在距今4億多年到5億年間的古生代時期。它們中的大多數身體的前端都包著堅硬的骨質甲冑,形似魚類,但沒有成對的鰭,活動能力很差。同時也沒有上下頜,限制了它的主動捕食能力,食物範圍很窄,因而沒有發展前途。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甲冑魚甲冑魚

甲冑魚生活在距今4億多年到5億年間的古生代時期。它們中的大多數身體的前端都包著堅硬的骨質甲冑,形似魚類,但沒有成對的鰭,活動能力很差。同時也沒有上下頜,限制了它的主動捕食能力,食物範圍很窄,因而沒有發展前途。
甲冑魚是個複雜的類群,包括頭甲魚類、缺甲魚類、杯甲魚類和鰭甲魚類等,體型大小不一,小的幾厘米,大的幾十厘米。生活方式也多種多樣,多數種類在海底過著爬行生活,靠吮吸方式在海底覓食。有的種類如杯甲魚類,有厚的鱗片,但缺少鰭,只有倒歪尾。較進步的鰭甲魚類,游泳能力強,能在水層表面取食。大多數甲冑魚生活在淡水中,這對脊椎動物起源於海水提出了懷疑。
有人說,甲冑魚是現存圓口綱動物,如七鰓鰻的祖先,它們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又有人說它沒有後裔,因為甲冑魚適於水底生活,而圓口綱則運動靈便,適於半寄生或寄生生活,它們之間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而是來自共同的無頜類祖先。至於魚類,它的祖先與甲冑魚比較相近,但又比甲冑魚進步得多的盾皮魚。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甲冑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名稱由來

甲冑魚甲冑魚

美國科羅拉多州奧陶紀淡水沉積岩中發現的具有骨質結構的鱗片是已知最早的脊椎動物化石,它說明在遙遠的奧陶紀,地球上的河流湖泊之中,曾生活著身上有鱗甲的脊椎動物。
英格蘭志留紀中期的海相沉積中發現過另一些脊椎動物化石,即莫氏魚和花鱗魚。莫氏魚可能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無頜脊椎動物,其系統地位可能接近於生活到現代的無頜類七鰓鰻的祖先。它是身體細長的小型管狀動物,前端有一個吸盤狀的口,眼的後面、頭部兩側各有一排圓形的鰓孔;尾鰭下葉較長,上葉較短而高,此外可能還有保持身體平衡的側鰭褶和一條長的背鰭。
到了泥盆紀,早期的脊椎動物達到了繁盛時期,大量的泥盆紀脊椎動物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這些最早的脊椎動物屬於無頜綱,統稱為甲冑魚類。它們沒有上下頜骨,作為取食器官的口不能有效地張合,因此它們獲取廣泛食物資源的能力就很受限制。它們沒有真正的偶鰭,也沒有骨質的中軸骨骼。有代表性的甲冑魚體表具有發育較好的由骨板或鱗甲組成的甲胃,這便是“甲冑魚”這一名稱的由來。

物種起源

甲冑魚甲冑魚

甲冑魚屬無頜脊椎動物,甲冑魚確實處於有頜脊椎動物發展的前一階段。但是另一方面這些無頜類在不少地方卻又高度特化。例如鼻孔形式(單鼻孔或只有內鼻孔)就是其中之一,再如鰓弓中的頜弓非但沒有向頜的方向發展,而且在有些種類里已經退化了,以及由分別開口向外界的鰓孔發展為總的出鰓孔等等,這些都說明這些無頜類在發展中,已偏離了向著有頜類前進的方向。

人們對於無頜類的了解主要是基於志留—一泥盆紀的甲冑魚,而這個時期的甲冑魚的陡然大量出現,和形態上的多樣化,都說明這時甲冑魚已經由少到多,達到大輻射大發展階段。從甲冑魚的特化和輻射發展,可以想像在志留紀或奧陶紀之前,無頜類曾有一個一般化、分化甚少的發展時期,就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現在看到的甲冑魚不是無頜脊椎動物發展的開始,而是無頜脊椎動物發展的結果。而有頜脊椎動物則可能與甲冑魚共同來源於同一祖先,一種一般化的原始無頜脊椎動物,或者來源於與雙鼻類(多鰓魚鰭甲魚)祖先接近的原始無頜類,它們至少應保持有成對的外鼻孔和分別開口於外界的外鰓孔。因此,有頜脊椎動物的祖先應當是在早期的原始無頜類中尋找,在時間上則應遠在奧陶紀之前。

但是人們想像的無頜脊椎動物發展的前一階段,迄今沒有化石發現。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有人認為脊椎動物起源於淡水,而在志留紀之前,地球上絕大部分為海洋包圍,淡水分布有限,且可能屬於剝蝕區,因之鮮有淡水沉積岩石被保存下來。

主張脊椎動物起源於海洋的人,認為無頜脊椎動物發展的前一階段,因為沒有骨甲所以不易於保存為化石。這些推測中究竟那種推測近於事實,目前尚無定論。但是,我們縱觀脊椎動物的整個發展歷史,則可發現這樣的事實,凡是一個新興的門類出現,其發展早期階段總是為數甚少,在生存鬥爭中暫時處於劣勢。當我們發現它們存在時,常常已是這類動物處於輻射大發展的階段。因此在化石中,一個門類的早期原始代表常常缺乏,或者非常稀少。

物種特徵

甲冑魚甲冑魚

頜既是重要的攝食器官,同時也是進攻敵害的有力武器。甲冑魚由於缺乏這樣的有利器官,在取食上有賴於鰓的過濾,所以鰓的數目遠比魚類要多,因此鰓區在身體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造成了頭大尾小不相稱的體形。在防禦上則藉助於笨重的甲冑,只有被動的防守。與有頜的魚類比較起來,這些自然是很大的弱點。有頜魚類雖然在志留紀已經出現,

但是志留紀晚期和泥盆紀早期的魚類主要是小形的盾皮魚和棘魚。泥盆紀中期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時不但像粒骨魚這樣的盾皮魚類已發展成為巨大的兇猛肉食者,同時更進步的魚類如軟骨魚類、軟骨硬鱗魚類,總鰭魚及肺魚等均已得到很大發展。

這些魚類的頜已經達到了相當靈活有效的程度;它們取得了符合流體力學的紡錘狀體形;覆瓦狀的鱗片取代了大塊的甲片,這樣既收到了防禦的效果,又排除了限制身體活動的弊端。以上這些構造上的進步發展,標誌著這些魚類在活動能力和適應能力上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甲冑魚與之相比,真是相形見絀了。在新的形勢下,原來曾是先進的、適應的甲冑魚變得落後和不適應了。先進的取代落後的,適應的淘汰不適應的,這是生物發展中的新陳代謝規律。隨著魚類機能越來越完善,和數量的發展,甲冑魚的位置勢所必然地為魚類所代替。

生活習性

甲冑魚甲冑魚

甲冑魚生活在距今4億多年到5億年間的古生代時期。它們中的大多數身體的前端都包著堅硬的骨質甲冑,形似魚類,但沒有成對的鰭,活動能力很差。同時也沒有上下頜,限制了它的主動捕食能力,食物範圍很窄,因而沒有發展前途。
甲冑魚是個複雜的類群,包括頭甲魚類、缺甲魚類、杯甲魚類和鰭甲魚類等,體型大小不一,小的幾厘米,大的幾十厘米。生活方式也多種多樣,多數種類在海底過著爬行生活,靠吮吸方式在海底覓食。有的種類如杯甲魚類,有厚的鱗片,但缺少鰭,只有倒歪尾。較進步的鰭甲魚類,游泳能力強,能在水層表面取食。大多數甲冑魚生活在淡水中。
至於甲冑魚屬無頜類中的圓口類,則由於發展了特殊的銼舌和吸吮器,鰻狀體形,由自由活動生活改變為寄生適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