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洋湖村

田洋湖村

田洋湖村位於定塘鎮鎮區東北部,東鄰虎頭山,西靠小灣塘村,南依鳳凰山,北接鏡架岙村,距離定塘鎮區約5.5公里。

基本村情

田洋湖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9℃,最低氣溫為-5.4℃,最高氣溫為28℃.年平均降水量1283.6毫米,無霜期長達248天,年日照時數167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率110千卡/㎝2。
田洋湖村域周圍為山地,整個地勢自西向東緩慢傾斜。現有大溪坑、小溪坑等水系流經田洋湖村。
田洋湖村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23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收入544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44%;第二產業經濟收入498萬元,占總收入的40%;第三產業191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16%。田洋湖村的第一產業主要以水稻和柑橘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為主,第二產業主要以紡織、機械加工為主。

民俗活動

3月10日,農曆二月初二,春寒料峭。象山定塘田洋湖村口,人們冒著零度低溫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深一腳淺一腳踩在泥濘的山道上,艱難跋涉40多分鐘,只為趕赴山頂那場“二月二龍抬頭”民俗活動。舞茶山老龍、教牛耕地、炒天外糕……該民俗活動已經被列入象山縣級“非遺”名錄。

上午10時左右,黃貓洞崗上已聚集了四五百人。村民們三五成群,在早春的綠意中,熱火朝天地做青團、搗麻糍、蒸麥糕,場面好不熱鬧。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穿著入時、紅光滿面的阿姨格外引人注目。她一手不停地在鍋里按壓麻糍,一手忙著發朋友圈,臉上露出孩童般燦爛的笑容。這位阿姨叫諸寶菊,她在小姐妹薛亞紅的帶領下,特地從上海趕赴這場“民俗之約”。

原來,40多歲的薛亞紅是田洋湖村人,現定居上海,和諸阿姨同住一個小區。“我是伴著‘二月二’長大的。這次聽說村里專門要舉辦民俗文化節,所以特地帶著幾位朋友來體驗,既重溫自己兒時的記憶,又讓朋友感受我們村的傳統文化。”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田洋湖村每年的這一天,有教牛耕地的習俗。“相傳二月二訓練牛犢耕地,即使再笨的牛都能學會。但是如果錯過這一天,就得等到來年了。”村民解釋說。

只見兩位老農分別在兩旁牽著牛頭,一位手持耕犁的老農在牛尾後,套著繩索的黃牛在三位老農的牽引下開始拉犁。年過七旬的村民羅武魁,教牛已經有50多個年頭了。他告訴記者,教牛耕地時,口中還要念一些俗語:“走得直省氣力,走得橫勒肚旁。”“走得好吃青草,走不好要吃柴”。這場面讓不少出生在農村的遊客回憶起童年時光,他們一邊感嘆,一邊給自己的孩子講解。

負責舞龍頭的是田洋湖村村民胡曉乾。回想記憶中的“二月二”,他說:“那時,村裡有威望的長者會舉行‘敬龍’儀式,進行祭祀祈求。村民信奉百花娘子的神力,認為這個時候的草籽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會拿瓦片當鍋,自行圍成一個個團隊,將草籽與時令小吃年糕炒在一起食用,俗稱‘炒天外糕’。吃了‘天外糕’的大人身強如牛,孩子則聰明乖巧。”

“村里舉行‘二月二’民俗文化節,是對古老文化的一種傳承。同時,通過民俗節,可以讓更多人了解、走進田洋湖村。”村委會主任陳會健告訴記者,立足傳統文化,著眼未來發展,村里將依託緊鄰象山影視城的優勢,做好山水文章,激發鄉村旅遊新活力。目前,該村的燒烤基地已經開門迎客,下一步還將打造油菜花節,引進水上遊艇等項目,讓遊客感受鄉村生態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