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的傳說

生肖

生肖的傳說生肖的傳說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的傳說生肖的傳說

生肖為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後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乾支來歷的故事:“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里有十個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乾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乾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天乾地刊,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乾;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乾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裡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低公倍數。乾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乾、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周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生肖的傳說
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齧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代開始,便採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面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曆法上有十二隻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生肖的傳說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套用在曆法上。

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套用,到後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但是,在十二生肖中,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獨占鰲頭,領袖群倫呢?這裡有一個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召集眾生肖開排名大會,豬鼠牛馬羊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家一齊趕著赴會,牛大哥憨厚,早早啟程結果一馬當先占了首位,本來冠軍非它莫屬,可是機靈的老鼠在關鍵時刻,看準時機,悄悄躍上牛背,站在牛頭上,結果排名時牛大哥就只有讓位於鼠老弟了,屈居第二。當然,這只是傳說,近年來,流行另一種較合理可信的說法,我們知道,動物的足趾有單雙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數目前後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唯獨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後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時,按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列,鼠足因為奇偶同體,無法安排,所以因異得福名列前茅。接下來是牛,足有四趾,屬偶數,虎足有五趾,屬奇數,免足有四趾,偶數,龍足有五趾,奇數,蛇呢,因為無足無趾,實同偶數,馬足有一趾,奇數,羊足有四趾,偶數,猴足有五趾,奇數,雞足有四趾,偶數,狗足有五趾,奇數,豬足有四趾,偶數。這種按足趾奇偶數來分的說法,終於為鼠老弟伸張了正義,洗刷了蒙受多年的“占位”之冤,使鼠能揚眉吐氣,來年再展風采。

當然傳說歸傳說,民俗學者郭立誠氏的看法則較可獲得歷史記載的應證。人們是為了便於記住天干地支名歲,而將代表十二辰的動物來稱呼它

生肖的傳說 生肖的傳說

據說,古時候,人們是沒有生肖的。十二生肖是後來玉帝給排定的玉帝為了給人們排定生肖,決定在天廷里召開

生肖的傳說生肖的傳說
一個上肖大會。他給各種動物發了道開會的聖旨。

那時候,貓和老鼠是很要好的朋友。它們生活在一起,像兄弟一樣。開上肖大會的聖旨送到了貓和老鼠那裡,它們都很高興,決定一起去參加。貓很會打瞌睡,它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開會前一天,就預先和老鼠打了招呼

“鼠弟!你知道我是很會打瞌睡的。”貓大爺客氣地說,“明天去上肖的時候,倘使我睡著了,你叫我一下好不好?”

老鼠拍著胸脯說:“你放心睡好啦!到時候我會叫醒你的!”

貓大爺說了聲“謝謝你。”就抹抹鬍子,放心睡著了。可是,第二天早晨,老鼠很早起來,吃過早飯,獨個兒上天廷去了。對正在熟睡的貓,它一聲也沒有叫。

住在清水潭裡的龍哥哥,這天也得到了開上肖大會的通知。龍是生得很威武的:渾身有亮晶晶的鱗甲,加上一個大鼻子和一把又粗又長的大鬍子。它想:這一次選生肖,自己非被選上不可。但是龍哥哥有個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頭上光禿禿的,缺少一對美麗的角。它想:如果我再有一對美麗的角,那該有多好啊!想呀想的,它就打定主意,決心要借一對角來戴上。

正巧!它從清水潭裡鑽出來一看,就看見一隻大公雞,挺著胸脯,在岸邊踱方步。那時候,公雞頭上是有一對大角的。龍哥哥一見,高興極了,連忙游過去,向公雞掃呼:“雞公公!明天我要上肖去,把你的角借我戴一戴好嗎?”雞公公回答說:“啊呀,龍哥哥!真對不起,明天我也要上肖去呢!”龍哥哥說:“雞公公,你的頭太小了,戴上這么一對大角,實在很不相稱,還是借給我戴吧!你看我這個光頭,多么需要一對像你一樣的角啊!”

就在這時候,從石頭縫裡鑽出來一條蜈蚣。蜈蚣是很愛管閒事的。它聽了龍哥哥的話,插嘴說:“雞公公!你就把角借給龍哥哥用一回吧。如果你不放心,我來做保人,怎么樣?”雞公公想了一想,自己就是沒有這一對角,也夠漂亮了,就答應由蜈蚣做保人,把角借給龍哥哥。

第二天,天廷里就開了一個盛大的上肖大會,各種動物都到齊了。玉帝在動物中選出了牛、馬羊、狗、豬、兔子、老虎、龍、蛇、猴子、雞、老鼠等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玉帝為什麼只挑這幾種動物呢?譬如:挑了雞,為什麼不要鴨子?挑了老虎,為什麼不要獅子?他到底是根據什麼挑選的?這些,我們一點也不知道。

挑選出十二種動物以後,還有一個麻煩的問題,就是排定先後的次序。

生肖的傳說生肖的傳說

當時,在這件事情上有了爭執。特別是由誰領頭的問題,議論紛紛。玉帝說:“你們中間牛最大,就讓牛領頭做第一肖吧!”大家都滿意,連老虎也贊成。不料小小的老鼠卻翹起大拇指說:“應該說,我比牛還要大!每次,我在人們面前一出現,他們就叫起來說:‘啊呀!這個老鼠真大!’卻從來也沒有聽見人說過:‘啊呀,這頭牛真大!’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我實在比牛大!老鼠這一番話,簡直把玉帝弄糊塗了。玉帝說:“難道真有這樣的事嗎?我看不見得吧?”

猴子和馬都說老鼠胡吹。但是老鼠理直氣壯地說:“你們要是不相信,可以試一試!”雞、狗、兔、羊等都同意試一試,玉帝也同意了,他就帶了十二種動物到人間去。

事情真如老鼠所說的一樣,當大水牛在人們面前走過的時候,人們紛紛議論說:這頭牛真大。這時,狡猾的老鼠突然爬到牛背上去,用兩腳直立起來。人們一見牛背上的老鼠,果然立即就驚呼起來:“啊呀,這隻老鼠真大!”的

玉帝親耳聽見了人們的驚呼。他皺皺眉頭,無可奈何地說:“好吧,既然人們都說老鼠大,我就讓老鼠做第一肖。至於牛,就屈尊第二吧!”

這樣就算確定下來了。現在的十二生肖就這是樣:老鼠是第一肖,牛是第二肖。

生肖的傳說生肖的傳說

老鼠做了第一肖,得意洋洋地回來了。睡眼朦朧的貓看見了,奇怪地問道:“鼠弟,怎么啦?今天沒有開上肖大會嗎?”老鼠神氣活現地回答道:“你還在做夢呢!上肖大會早已開過了,有十二種動物上了肖,我是第一名!”貓大爺著實吃了一驚,圓睜著兩眼,問道:“那你為什麼沒叫我一道去?”老鼠輕描淡寫地回答道:“忘記了!”貓大爺氣得鬍子根根翹起,大聲嚷道:“小東西,你不講信用!你不是親口答應叫醒我的嗎?要不然,我也不會放膽睡著。你害我誤了一件大事,我要跟你算賬!”老鼠一點也不肯認錯。它滿不在乎地說:“哼,有什麼賬可算呢?叫你,是情分,不叫你,是本分。我又不是你的跟班!”這一下可把貓大爺氣壞了。它“呼哧呼哧”地喘著氣,突然把牙齒一磨,“呼”的撲上去,咬住老鼠的頭頸。老鼠只把後腿彈了兩下,“唧唧”叫了兩聲,就斷了氣。從此,貓和老鼠就成了死對頭,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再說雞公公開了上肖大會回來,一肚子不高興。它想:玉帝把龍哥哥排在自己前面,很可能和那對角有關係。它決定把那對角討回來。雞公公走到清水潭邊,看見龍哥哥正在興高采烈地在那裡游水,它就很有禮貌地說:“龍哥哥,請你把角還給我吧!”龍哥哥一聽,吃了驚,不知所措地說:“啊呀,雞公公!你要角做什麼呢?說實在的,你沒有角,看起來比長著角更美麗。可是對我說來,一對角是多么需要啊!”雞公公聽了,很不高興地說:“龍哥哥,不管你多么需要角,可是借了人家的東西,總是要還的呀!”龍哥哥一時答不上來。它沉吟了一下,忽然很有禮貌地對雞公公鞠了一個躬,說:“對不起,雞公公!現在我要休息去了。這件事,我們以後再談吧!”說完,不等雞公公回話,就一個悶子,鑽到水底下去了。雞公公又氣又恨,拍著翅膀,在清水潭邊拚命地叫喊:“龍哥哥,角還我!龍哥哥,角還我!……”可是龍哥哥躲在潭底睡大覺,理也不理。雞公公叫喊了半天,喉嚨也叫啞了,力也乏了。它無法可想,決定去找保人蜈蚣說話。

雞公公在亂石堆里找到蜈蚣,把龍哥哥不肯還角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一遍,最後說:“蜈蚣叔叔,你是保人,這件事你不能不管。”蜈蚣昂著頭想了半天,慢吞吞地說:“我想龍哥哥會把角還給你的。如果,它真的不肯還,那么,我也沒有辦法可想。雞公公,你是明白的,它躲在水裡,叫我怎么去找它呢?”雞公公氣得滿面通紅,說:“可是當時你是自願做保人的呀!難道有這種保人嗎?出了事情就不負責任了!”蜈蚣也發急說:“雞公公,那可不能這樣說。當初你借角給它,完全出於自願。我插上來,不過做個太平保人罷了。再說,我當初做保的時候,也想不到龍哥哥會不講信用的。要是我能預料到這一點,也就不會給它做保了。”“那你說怎么辦呢?”雞公公壓住火氣問。“我說嗎?我說它要是真不肯還,你就只好自認晦氣了。這也只怪你自己當初沒有三思而行,太魯莽了些。”蜈蚣說。“怪我自己?”雞公公瞪著眼睛逼進了一步問。“當然,首先應該怪你自己沒有三思而行。”不知死活的蜈蚣回答說。 雞公公氣得滿臉通紅了。它伸長了頸,一下子就啄住蜈蚣的腦像,甩了幾下,吞到肚子裡去了。

從那時起,每到夏天,我們就常常看見公雞在院子裡啄蜈蚣吃。並且每天天一亮,雞公公就想起了它失去的角,總要放開喉嚨大叫幾聲:“龍哥哥,角還我……”

玩笑說法

一、當選內幕

鼠:我送的錢多。
牛:現任善獸之王——牛魔王是我爹。
虎:我排第三,是因為我老爸退休了。
兔:我大姑是月宮美女嫦娥。
龍:說出來嚇你一跳,四海龍王都是我親舅舅。
蛇:誰都知道,龍王爺是我私爹。
馬:我只會拍馬屁,不會尥蹶子
羊: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
猴:不讓我當選,我還去鬧天宮。
雞:英雄難過美人關,何況我是美麗的“雞”。
狗:對上級,我只會溫順地搖尾巴。
豬:我不會對任何領導構成威脅。
二、死法
鼠:人人喊打,無人真打,高興而死。
牛:匯報成績,強迫上台,被吹而死。
虎:民主興盛,惟恐落選,憂鬱而死。
兔:狡兔三窟,窟窟藏嬌,奔波而死。
龍:地上驢肉,天上龍肉,驕傲而死。
蛇:蛇心不死,硬吞大象,飽肚而死。
馬:千里名駒,伯樂不識,氣憤而死。
羊:吃草擠奶,何止一牛,妒忌而死。
猴:同宗同祖,被吞猴腦,疼痛而死。
雞:明娼暗妓,與我何關,不平而死。
狗:衣食無憂,與人同樂,被寵而死。
豬:吃肉穿皮,被罵愚笨,窩火而死。

三、提名接班人
鼠:只要不是貓,誰都行。
牛:蝸牛最合適,犀牛不理想。
虎:獅子太驕橫,狼多溫順。
兔:當然是長跑冠軍烏龜啦。
龍:我退休,我舉雙手選鳳女士。
蛇:蚯蚓,但我聲明它絕不是我的私生子。
馬:我和我的驢先生都投騾子一票。
羊:我願意服從上帝的安排。
猴:狒狒、猩猩、猿,哪個都行。
雞:孔雀開屏露屁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狗:舉賢不避親,我選我兄弟犬。
豬:只要能弄來吃的,誰都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