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是2004年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奧)弗洛伊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儘量避免受生物學影響的同時,以精神分析的研究為基礎。它闡明的觀點是完完建立在日常的醫學觀察之上的,其中精神分析的研究結果增強了它的科學性。我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心理學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人類的性生活的生物學知識。

作者簡介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西方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西格(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在摩拉維亞的弗賴堡(今捷克共和國東北部的普日博爾),這個小鎮後來有他的紀念館。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祖先住在德國科隆,為逃避迫害數次搬遷。他是父母的長子,有兩個弟弟、五個妹妹。在他一歲的時候,他家在經濟危機中破產,此後長期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1859年,弗洛伊德隨父母遷往維也納。

圖書目錄

論一 性變態

第一章 性本能的奧秘1 什麼是本能

2 性本能的根源

3 本能的目的性

4 愛與恨的轉化

5 快樂原則

第二章 變異現象

1 性對象的變異

2 性目的的變化

3 性變態的共同特徵

4 神經症者的性本能

5 神經症與性變態

6 敏感區的作用

7 神經症中性變態出現的原因

第三章 倒錯現象

1 選擇戀愛對象的必要條件

2 性衝動問題

3 戀母情結

4 拯救動機

5 性愛的衰退趨勢

6 欲望的產生

7 關於男人的性無能問題

8 性愛的滿足

論二 幼兒性慾

第四章 幼兒的性

1 幼兒性特徵的表現

2 童年的性潛伏期及其中止

3 幼兒性慾的表現形式

4 敏感區的特徵

5 隱秘的敏感區

6 敏感區的活動

7 嬰兒早期自慰的復歸

8 兒童性問題的研究

9 性組織的發展階段

10 幼兒性慾的來源

11 兒童對性的好奇

12 兒童對婚姻的模糊理解

論三 青春期的性變化

第五章 青春期的變化

1 性目的的表現

2 性緊張現象

3 性興奮問題

4 力比多理論

5 男女的分化

6 對象的發現

7 潛意識現象

8 變態現象產生的原因

第六章 解讀自戀

第七章 處女的禁忌

第八章 性愛道德

附錄一 性愛與文明

附錄二 女人與家庭

附錄三 夢與性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