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龍鎮

甘龍鎮

甘龍鎮位於松桃縣境西北部,鎮駐地甘龍口,為縣內西北部重要農貿市場,於農曆三:八日趕場,跨縣城100千米,西部與重慶市酉陽縣南龍鄉和本省沿河縣曉景鄉接壤,東部與重慶市秀山縣峻岭鄉毗鄰,北部與瓦溪鄉和印江縣刀壩鄉交界,南連永安鄉。全鎮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97個村民組,共7361戶30820人。 全鎮行政區域總面積1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328畝,林地面積41078畝,草坡和水域面積分別為6萬畝和1500畝。主產水稻、烤菸、油菜、玉米、紅苕、洋芋、雜糧。盛產杜仲、黃柏、白朮、五倍子、金銀花、何首烏等藥材,為縣內主要藥材生產基地。淡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轄主要淡水河流2條,地下水資源以瑪瑙山、貓耳洞為主,日流量達400噸之多。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甘龍鎮位於松桃境西北部,距縣城100公里,東徑108’42’03”,北緯28’19’08”,地處雲貴高原向長江中下游平原延伸的斜坡地帶,屬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季風氣候明顯,冬少嚴寒,夏少醋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年均溫14.5℃。全鎮為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611米,鎮內境內山嶺層巒迭嶂,溪河如織,空氣清新,山川秀美,土地肥沃。與重慶市酉陽縣、秀山縣和本省沿河縣、印江縣接壤,為縣內西北部重要農貿市場,於農曆三、八日趕場。

發展歷史

甘龍鎮 甘龍鎮

1934年10月,賀龍、關向應、肖克三位將軍率領紅軍在甘龍建設了嚴家坡蘇維埃區政府和大面、天堂、麻陽等10個蘇維埃鄉政府。並帶領當地民眾打土豪,分田地,為甘龍這片熱土撒下了紅色的種子。時光如白駒過隙,昔日的戰火硝煙已成為神聖的歷史,紅軍橋、會師樓、紅軍哨、紅軍烈士紀念碑等經典故地都在向我們述說著那些英雄們動人的故事。現在的甘龍,正以興興向榮的姿態沿著先烈們殷切的目光,一步步走向美好明天。

黨的建設。積極按照“強基層,打基礎”的指導思想來開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甘龍鎮設基層黨委1個,有支部28個,黨員633名。其中,“十一五”期間發展的118名。在這個時期發展的黨員里,35歲以下的93名,婦女黨員22名,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9名。五年來,建成地級“五好”基層支部3個,縣級“五好”基層黨支部7個。建成現代遠程教育示範站點3個,現代遠程教育示範基地2個,培訓黨員幹部2013人次,民眾9588人次。2008年以來,連續三年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農業農村工作。“十一五”期間,甘龍鎮圍繞“農業穩鎮,產業富鎮”做文章,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扶持種養殖大戶,大力建設現代農業。五年來,農業總產值達46452.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2891元。其中2010 年全鎮糧食產量達23896.8噸,烤菸年產值280萬元。五年來,共培育生態畜牧龍頭企業2個,扶持養殖大戶48個,培養茶葉、藥材、蔬菜等種植大戶43戶;種植烤菸7300畝,新建生態茶葉3150畝、金銀花基地3800畝、核桃生產基地2100畝、白朮種植面積4500畝。

基礎設施。五年來,累積投入資金5000萬元,實施煙水工程7處,集鎮人飲工程1個,界牌水庫乾渠、龍秀堰等溝渠維修工程4個,界牌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個,實施通村公路項目11個,總里程108公里。其中,惠及我鎮的民生工程有農村敬老院項目、麻兔河流域石漠化治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村級衛生室建設、農村改水改廁、村村通工程、危房改造、一事一議、地質災害治理等工程。

平安建設。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以“保穩定,促發展”為目的,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通過大量工作,在“十一五”期內,連續三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平安建設先進鄉鎮”,2010年被地區政法委評為“無邪鄉鎮”。

科教文衛工作。五年來,全鎮完成了18所國小教學樓的新建工程;投入資金1000萬元,征地50畝對鎮中學進行了擴建。投入資金55萬元,建成11所村級衛生室,改善了民眾的就醫條件;實施了3個村的改水改廁工程;實施了1000戶“村村通工程”;實施了20個村的廣播基礎設施建設;10個村建立了農家書屋。五年來全鎮共有211430人次得到合作醫療補償,總補償金額為684.9萬元;平均參合率達95%以上,2010年達97.74%。

今後,全鎮人民將圍繞鎮黨委“強農穩鎮、產業富鎮、旅遊活鎮、文化新鎮”的目標,以“強基層,打基礎;建支柱,活市場;構和諧,樹形象”為重點,依託本地資源,穩定菸葉產業,穩步推進生態畜牧產業建設,大力建設以金銀花、白朮為核心的中藥材,力爭在“十二五”期末,把甘龍建成武陵山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把甘龍建成黔東最靚麗的門戶!

經濟情況

甘龍鎮 甘龍鎮

該鎮是純農鄉鎮,轄區內沒有任何廠礦、企業,財政收入單一。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實現8587.9萬元,同比增長7.5%;其中農業生產總值實現6296萬元,同比增長7.3%;畜牧總產值達2235.4萬元,同比增長7.2%,占農業總產值3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10.6元,同比增長4.5%;農民人均糧食561公斤,同比增長7.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6.5萬元。主要經濟產業:烤菸,白朮,金銀花 。

科教文衛

文化教育

甘龍紅軍紀念塔 甘龍紅軍紀念塔

甘龍歷史以來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鄉鎮,近年來我鎮共有3名學生摘下了高考狀元桂冠,其中1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現全鎮有博士生4人,研究生3人,本科生426人,大中專1185人。近五年來, 全鎮完成了18所國小教學樓的新建工程;投入資金1000萬元,征地50畝對鎮中學進行了擴建。

實施了3個村的改水改廁工程;實施了1000戶“村村通工程”;實施了20個村的廣播基礎設施建設;10個村建立了農家書屋。

衛生建設

甘龍轄區內有中心醫院1所,村級衛生服務室20個。 五年來全鎮共有211430人次得到合作醫療補償,總補償金額為684.9萬元;平均參合率達95%以上,2010年達97.74%。

基礎設施

全鎮基礎設施建設較好,326國道線和印秀公路貫穿境內,19個行政村通公路。移動和聯通網路已經覆蓋全鎮,15個行政村通程控電話,擁有衛星接收設施5千餘座,80%以上的居民能收看到衛星電視,90%以上的居民喝上自來水,全鎮通電。

產業發展

甘龍鎮圍繞“農業穩鎮,產業富鎮”做文章,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扶持種養殖大戶,大力建設現代農業。五年來,農業總產值達46452.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2891元。其中2010 年全鎮糧食產量達23896.8噸,烤菸年產值280萬元。五年來,共培育生態畜牧龍頭企業2個,扶持養殖大戶48個,培養茶葉、藥材、蔬菜等種植大戶43戶;種植烤菸7300畝,新建生態茶葉3150畝、金銀花基地3800畝、核桃生產基地2100畝、白朮種植面積4500畝。

旅遊資源

生態旅遊

甘龍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四時之景,各不相同。本鎮歷來注重生態建設,森林覆蓋率達37.5%,各主要河流清澈見底,游魚成群。

紅色旅遊

1934年6月,賀龍率領的紅三軍在甘龍渾泉、麻陽一帶開創了紅色革命新局面。轄區內現有渾泉、大面、寨地、官墳、壩木、麻陽等保存完好的蘇維埃遺址及關山紅軍烈士紀念碑。

行政區劃

甘龍鎮下轄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2010年全鎮轄20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97個村民組,有居民7142戶,總人口33869人,其中農業人口32759人。

1個居委會:甘龍鎮居委會

20個行政村:甘龍村、木樹村、土墩村、麻兔村、友槓村、坪上村、白泥村、壩木村、張家灣村、寨地村、大面村、官墳村、平會村、貓山村、渾泉村、田壩村、石板村、英莊村、麻陽村、大樹村、居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