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黃葉病

甘藍黃葉病

甘藍黃葉病,發病初期植株萎蔫、矮心、黃化,芥藍、結球甘藍被感染時葉片葉緣變紫,葉基變褐,下部葉片一片接一片地脫落,在葉和植株的感病部位維管束變黑,這種變色多由植株基部向葉緣擴展。,該病菌主要為害大白菜,甘藍,芥藍,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如在大白菜上發病稱為大白菜黃葉病,在甘藍上發病稱為甘藍黃葉病。

信息

中文學名:甘藍黃葉病
..

別稱:藍黃蔫病、萎黃病
病原中文名:芥屬黃萎鐮孢霉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芥藍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

初病株萎蔫、矮心、黃化,芥藍、結球甘藍被感染的葉片葉緣變紫,葉基變褐,下部葉片一片接一片地脫落,在葉和植株的感病部位維管束變黑,這種變色多由植株基部向葉緣擴展,別於黑腐病。

病原形態特徵

芥屬黃萎鐮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座、菌絲初白色,後漸變成褐色至粉紅色;有大、小兩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少,圓筒形至鐮刀形,兩端尖,基部具小突起,多具2~3個隔膜,大小25~33×3.5~5.5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多,卵形至橢圓形,單細胞,大小6~15×2.5~4微米;厚垣孢子頂生或間生,不產生分生孢子座、粘分生孢子團及菌核。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菌在土壤中生存,遇有乾旱的年份,土壤溫度過高或持續時間過長,致分布在耕作層的根系造成灼傷,次生根延伸緩慢,不僅影響幼苗水分吸收,還會使根逐漸木栓化而引致發病。據調查該病在陝西、湖北、四川等地有的年份或反季節栽培發病重,成為白菜生產上的重要病害。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長春快菜、瀋陽快菜、吉研3號、單雜1號油菜等。
(2)適期播種,一般不要過早,儘量躲過高溫乾旱季節。
(3)加強田間管理。蹲苗適度,改變蹲“滿月”習慣,防止苗期土壤乾旱,遇有苗期乾旱年份地溫過高宜勤澆水降溫,確保根系正常發育。

藥劑方法

(1)結合防蟲,噴淋或澆灌多·硫懸浮劑600~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300倍液,每株澆灌100毫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2)施用惠滿豐活性液肥,每667m2250~500毫升,稀釋400~600倍或促豐寶液肥1號400~500倍液,噴葉2~3次。

(3)施用“墾易”微生物活性有機肥3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