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小象蟲

甘薯小象蟲

甘薯小象蟲,昆蟲,主要以幼蟲蛀害甘薯塊根,是國際和國內檢疫性害蟲,國內分布在南方甘薯產區。甘薯小象蟲在廣東一年發生6~8代,有明顯的世代重疊現象。主要以成蟲在田間和貯藏薯塊中及莖、葉、土縫等隱蔽處越冬;卵、幼蟲和蛹也能在薯塊中越冬。防治措施為從蟲害區調運種薯、種苗時應嚴格檢疫,對帶蟲薯苗應採用溴甲烷熏蒸,每立方米用藥20克,在22~27℃密閉24小時。

基本信息

甘薯小象蟲

正文

昆蟲綱鞘翅目(Coleptera)象蟲科(Curculionidae)。又名甘薯蟻象、甘薯象蟲等。甘薯重要害蟲,中國國內植物檢疫對象。成蟲體長4.3~7.9毫米,形如蟻;除觸角末節、前胸和足暗紅或橘紅色外,其他部分藍黑色,有光澤。雌蟲觸角末節長卵形,雄蟲為近棒形。足細長,腿節端部膨大。卵長約0.65毫米,橢圓形;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幼蟲體長6~9毫米,近長筒形而兩端較小,略向腹面彎曲;乳白色或雜有紫紅色斑紋。蛹長 4.7~5.8毫米,淡黃色。在中國分布於台灣、福建、浙江、江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以東南沿海各省發生最重。中美、北美、大洋洲、非洲及東南亞各國也有所見。主要以幼蟲蛀害甘薯塊根。寄主植物還有砂藤和登瓜薯;成蟲還為害野牽牛、蕹菜等其他旋花科植物。由北到南一年發生3~4代至6~8代。以成蟲、幼蟲或蛹在壞薯和藤頭內越冬。溫暖地區冬季成蟲仍能產卵繁殖。成蟲喜食塊根、藤頭、莖皮、幼梢、嫩芽、葉柄和葉脈等處。產卵時將藤頭和薯塊表皮咬一小孔,卵產其中。有假死習性,耐飢力強,在30℃時最為活躍。幼蟲鑽蛀於甘薯的塊根、藤頭和粗莖內,被害處組織變黑,發生特殊腥臭,不堪利用。一般4~6月為害薯苗,7~10月嚴重為害成薯。乾旱少雨為大發生的主導因素,高溫乾旱有利於發育繁殖。凡粘重或有機質缺乏、保水力差以及土層薄易龜裂的薯田,有利於成蟲產卵而加重為害。不同品種受害程度有明顯差異,組織疏鬆、含水量多、澱粉少的品種受害重。防治方法主要是嚴格檢疫防止種薯、薯苗和種蔓調運時傳播,對帶蟲薯苗用溴甲烷熏蒸;燒毀殘薯遺株,減少越冬蟲源,推行輪作,加強中耕培土和選栽早熟或抗蟲品種;剪苗前用樂果液澆苗或扦插前用樂果、殺螟松、敵百蟲藥液浸漬,或在成蟲發生期用倍硫磷、甲胺磷噴施;在初冬或早春將甘薯茬地挖小穴放置浸過農藥的藤頭、鮮薯塊,誘殺成蟲等。

防治措施

1.檢疫措施:從蟲害區調運種薯、種苗時應嚴格檢疫,對帶蟲薯苗應採用溴甲烷熏蒸,每立方米用藥20克,在22~27℃密閉24小時。
2.清潔田園,處理臭薯壞蔓:收穫時把好薯、壞薯分開,把臭薯、壞薯徹底清理,用以製作堆漚肥,並在肥堆撒石灰粉,以減少越冬蟲口基數。
3.輪作:嚴重為害區用玉米、水稻、豆類等非寄主作物大面積輪作1年以上。
4.防止土地龜裂:採用粘重土摻沙,沙土加泥,多施有機肥,及時灌水等措施,防止土地龜裂,減少成蟲侵入產卵為害的機會。
5.誘殺成蟲;栽種前將小薯塊或莖蔓在90%敵百蟲1000倍液、40%樂果乳劑、或50%殺螟松乳劑500倍液中浸24小時撈出,每畝均勻放置50處,上蓋青草以誘殺成蟲。
6.扦插前將薯苗在40%樂果乳劑、或50%倍硫磷乳劑、或50%殺螟松乳劑500倍液中浸一分鐘後,立即取出涼乾扦插,有較好的保苗效果。成蟲發生時,用50%甲基硫環磷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

配圖

薯塊受害狀薯塊受害狀
甘薯小象蟲成蟲甘薯小象蟲成蟲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