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鄉

甘河鄉

關中名鎮,地處戶縣西北,歷史悠久。


甘河鄉甘河鄉
甘河鎮[歷史延革] 甘河鎮可稱得上是關中名鎮,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三個母系氏族村落 —— 甘河遺址,坳宇遺址,東侯遺址,創造了燦爛的原始氏族公社文化,公元前2069年,夏啟伐有扈大戰於甘,便在甘河流域。到了周代,西周王朝修了一條東達灃鎬,西通收眉的周驛道,把東通洛陽的車馬大道連線起來,成為通往全國的軸心幹道。到了漢唐時代,又有西漢察蜀驛道,東漢眉塢峙高台官道,漢唐絲路南道就從這裡通過,甘河建鎮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宋仁宗天聖六年(中書門下蹀)碑石有 “ 永興戶縣甘河鎮 ” 的記載。宋神宗元豐年問,官修志書(元豐九域志)記載甘河為周至兩大古鎮之一,(戶縣誌)有 “ 歷史上,宋以前設甘河鎮 ” 的記載。據《周至縣誌)載: “ 北周武帝時,周至縣塌移於戶縣甘河一帶。 ” 這可能是甘河建鎮的起源。甘河是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京蕺近地,歷代地方政府也多設於此。甘河鎮曾有一度改鎮為鄉,到2001年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又批准甘河重新建鎮。

甘河鎮

[概況] 甘河鎮地處戶縣西北,距縣城12公里,西距周至28公里,東距西安35公里,北與興平隔河相望。東與澇店、玉蟬兩鄉鎮為界,南和玉蟬、祖庵兩鄉鎮毗鄰,西北兩面與周至縣尚村鄉接壤。南北長約8.8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總面積約30.3平方公里,全鎮轄區有26個村民委員會,28個自然村,29000多人^。西寶南線、縣道四號路東西穿境而過,縣道一、二、三主幹路南北過境。

農業生產

甘河鄉甘河鄉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作為抓經濟工作的重頭戲,抓宣傳、動員.搞調研,定措施,議方案。除每年制定年度農業產調目標之外,還制定了甘河鎮農業結構調整5 — 10年戰略目標任務。確定抓基地、帶農產,促產業、求效益的工作思路。目前已建成種、養植業五大基地,即紅薯產業生產基地,設施果菜大棚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畜牧養殖基地,苗本花卉生產基地。五大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已全部進入效率運營階段。
鄉鎮企業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和發展鄉村企業及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和改制等多種形式復活和發展鄉屬企業,井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目前,鄉村企業共有465個,私營企業81個。產品有黃板紙、塑膠製品、鑄造、耐火材料、機磚、電器等20大類,為鎮域經濟的發屜做出了貢獻。
文化遺產 甘河鎮地區在古代以名勝、古蹟文物、風景兼備於一地,現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河重陽遇仙橋、重陽祖師及侍童三圓雕石像;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處:甘河東嶽廟古建群及石碑,甘河氏族村落文物遺址,圍棋寨天主教堂內石獅、石羊、石馬、石香案等圓雕石雕群,運渠店鷹兔橋,宋村燕氏宗祠前石旗桿。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遺產,為甘河鎮的旅遊事業的開發,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甘河鎮現有國中1所,完小L5所,初小1所. 教職工2289人,學生5712人。近幾年,我們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堅持依法執教、依法從教,強化學校內部科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全鎮現有7所縣級文明學校,2所教學常規管理合格學校,5年學校達到縣級體衛合格校標準。學校內部設施趨於完善,國中已達到 “ 三機一幕 ” 進教學,國小全部達到 “ 兩機一幕 ” 進教室,國中、中心國小高標準微機室已滿足了學生的上機要求,按照長遠規劃5個定點,國小的實驗室配備超前,正在為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發揮著積汲作用,目標是:設施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
[未來構想I 我們始終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經濟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基礎設施和各類產業建設為依託,以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發點,走政府引導和市場推進井舉的路子,重點開發,區域帶動,功能互補,促進我鎮鎮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快和推動該鎮城鎮化進程,遠景目標是把甘河建成明星鎮。

甘河鎮東嶽廟

甘河鄉甘河鄉
位於甘河鎮東一公里許(今戶縣二中),廟內原有太小兩座戲台,均坐南朝北。小戲台今巳拆除,大戲台在五嶽殿北五十米處。面向正殿。廟內現存殘碑《東嶽天齊仁聖帝》碑記記載。此戲台建於“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清康熙十六年(167)和光緒七年(1881)有重修。
戲台為台基式建築。五架梁結構。單檐歇山頂,前坡寬大。出檐深遠,檐角高揚;後坡窄小,雙角微翹,落於山牆,與牆頭相齊。屋面用灰色筒瓦覆蓋,前坡有側脊,可謂七脊八獸。舞台平面為四步架,進深二間。台基高一點三米,台口寬四點八米,進深五點六米。戲台所用檐柱及平柱,柱礎均為三層,上為鼓鏡式,中為八面形,下為變形須彌式。欄額至角柱出頭,無雀替。斗拱卷剎弧線較硬。前檐斗拱,明間有四朵,次間兩朵,稍間、角柱各一朵,均為裝飾性雙昂五踩斗拱,原油漆彩面已剝蝕。 1982年重修時做鏇子式彩繪,同時將屋頂改建為假歇山頂。該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逢會,會期六天,有時二十一日起會,連續十天。每會必演戲,先在小戲台演三天,再在大戲台演三天;有時兩台同演相互賽戲。 陝西省戶縣甘河鎮甘河村有300多名村民從事純手工鞋墊製作,一年製作鞋墊100余萬雙,銷往西安、蘭州等全國許多城市,年收入幾百萬元。

經濟概述

甘河鄉甘河鄉
甘河村共有村民450多戶,自家做鞋墊自家穿用是村民的傳統,個別家庭農閒時間做鞋墊趕集會換點零花錢。近年來,手工工藝鞋墊走俏城市,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家庭有了富餘勞力,這個村"鞋墊專業戶"迅速發展到200多戶,成為當地遠近有名的鞋墊專業村。全村常年從事手工鞋墊製作與銷售的共500多人。 村婦聯主任同巧雲介紹,手工鞋墊走俏,不僅僅因為這種鞋墊比機器鞋墊墊著舒服、地道,更因為手工花樣多變、古樸,具有民間藝術欣賞價值。甘河村去年鞋墊總產量突破了100萬雙,預計今年能達到120萬雙。戶縣甘河鎮黨委、政府推出新舉措,利用一個月時間,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構建和諧村鎮,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圍繞強基礎、興產業、促和諧的發展思路,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地方政策

甘河鄉甘河鄉
戶縣甘河鎮鎮黨委政府從學好關係“三農”問題的三個檔案著手,使黨員幹部凝聚思想謀發展,提高水平搞創新,吃透精神乾實事。同時開好黨員大會、村組長以上的幹部會、村民代表會、專業戶會。在充分討論、醞釀的基礎上,提出發展思路,明確措施,制定計畫,並實行民眾監督制,確保各項工作不落空,最終達到五個目的。即班子和諧有活力,是一支能戰肯乾的隊伍;管理民主化,堅持按原則辦事,調動民眾積極性,杜絕腐敗現象;精神文明建設有新的突破,民眾文化娛樂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有顯著改善,完成村內街道硬化、人畜飲水工程、農田水利設施、黨建陣地建設;以興戶大橋的修建為契機,發展以交通幹線為依託的產業帶,加大優勢產業的發展,走信息化、規模化、市場化道路。不斷引進新項目,實現一村一品,不斷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邁上新台階。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http://www.huxian.com.cn/twons/twon_11.asp

http://www.5460.net/gy5460/jsp/schoolpage/schoolinfo.jsp?schoolID=23108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