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巷

“甘棠巷”位於泉州市舊城區西部,從西街至麵粉廠大門口。明代天啟年間大學士張瑞圖因出於對相國李廷機愛民的崇敬,取周朝召伯[愛民的故事相比,就引用召伯於甘棠樹下審案愛民的典故,命名該巷為“甘棠巷”。民間諧音為甘刀巷,訛稱關刀巷。

“甘棠巷”位於泉州市舊城區西部,從西街至麵粉廠大門口。明代天啟年間大學士張瑞圖因出於對相國李廷機愛民的崇敬,取周朝召伯[召公碩奭(音shì,意為“盛大”)]愛民的故事相比,就引用召伯於甘棠樹下審案愛民的典故,命名該巷為“甘棠巷”。民間諧音為甘刀巷,訛稱關刀巷。

“甘棠”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樹名,即甘棠樹,另一種是指詩篇名,它出自“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因賦此詩。”由此可見,“甘棠”具有“德政”之意思。

泉州舊城區的“甘棠巷”名稱的來歷與李相國的“策馬三鞭為界建相府”和敬業愛民有關。

李廷機(公元l 542年一l 6 1 6年)字爾張,號九我,泉州人。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 583年)中榜眼,歷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著述有《四書臆說》、 《春秋講章》、 《大明國史》、 《國朝名臣言行錄》等近二十種。明萬曆年間,相國李廷機要告老返梓時,神宗皇帝十分留戀,皇帝想到李相國在朝為官時,立身廉潔,連相府都不蓋,對他非常的敬重。當他離京返鄉之時,神宗皇帝特賜他馬鞭一支,教他三鞭為界,就地建造相府。何謂“三鞭為界”7就是任其騎著馬,隨意抽三鞭,縱馬馳騁,馬跑到什麼地方,就以那個地方為界,不管是田園萊地,還是官宅民房、商場作坊,都歸其所有。尚若是一個倚權仗勢的貪官酷吏,也許會把半個泉州城都占為已有。但李相國不是這種人,他是一位“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大清官,他不肯隨便占百姓的利益,可是聖旨已下,不能忤逆。他騎在馬上在泉州城內尋來找去,找來尋去,實在不忍下手抽鞭。最後他來到西街,拐進偏僻的五塔巷,看見有一片荒蕪的曠地,才確定下來,於是他拿起馬鞭,輕輕地往馬背上拍了三下,不一會兒,又緊緊地收住韁繩,結果,馬跑不遠便停了下來,占地也就不多,他便在該巷與五塔巷之間建了一座不大的相府。

李相國在家鄉期間,為家鄉的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極受當時泉州人民的推崇與愛戴。人民稱頌他為“楷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好宰相”,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賢相里’’。

明代天啟年間,大學士張瑞圖出於對李相國一生高風亮節和廉潔愛民的崇敬,特別是對他一生德政業績顯赫的敬慕,便引早期敬業愛民的典故取該巷名為“甘棠巷’’,一直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