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行政學院

1975年9月,州委抽調我校部份幹部到爐霍縣參加中心工作; 1980年9月,龍維新同志調任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1991年4月,涼山州民幹校校長何昭勇一行20人來我校參觀學習;

學院概況

學校地處甘孜州康定東大街,背靠國道318線,左右與州石油公司、州物資公司相鄰,隔街與州武警支隊和正在開發中的商品住宅樓相望,是康定城中的一所幹部(成人)學校。
學校占地約24畝(其中教學試驗基地5畝),大小房屋共12幢(含生產基地平房1幢)總建築面積為22415餘㎡,包括教學樓一棟1787㎡,綜合樓一棟3270.8㎡,學員樓兩棟3313 ㎡,教職工宿舍五棟共12359㎡,學員餐廳一個265㎡,能同時容納150人就餐。
學校現有教室23間,大小會議室6間,能同時容納1300多人學習,其中大型教室可容納200餘人。另有多媒體教室1間,網路多媒體中心目前正在建設中。學院計算機房兩間,原有教學用機486、586計算機80台,已逐年淘汰,新購置PⅢ850計算機40台,P4——1.5多媒體計算機40台,IBM教學用機2台,伺服器兼容機1台,現已著手在網路多媒體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校園教學網並連Internet。
學校現有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築類、交通運輸工具類、通用及專用設備類)原值約為612萬元。
目前學校有掛牌五個(甘孜州行政學院、州民族幹部學校、州職工業餘教育學校、州國家公務員培訓施教機構、甘孜州幹部計算機套用考核中心)。學校目前內設有行政辦公室、組織人事科、總務科、教育處、團校委和漢語文、藏語文、管理學、政史地等專業教研室。核編100人,現有教職員工78人。其中有專業技術人員56人,專職教學人員42人,副教授(高級講師)7名,講師23人。

業績成就

甘孜州行政學院(民幹校)自1950年11月創建以來,已走過54年的光輝歷程,與自治州同齡,是全國少數民族院校中成立較早的一所學校。54年來,在州委、州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和關懷下,經全院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學院已為我州培養和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具有初級政治理論和一定文化水平的各族幹部和專業人才。這些幹部已成為我州各條戰線的骨幹,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和生產崗位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長,為全州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不少人還擔任了省、州、縣、區、鄉各級領導職務。因此,學校被全州人民譽為“民族幹部的搖籃”。特別是95年以來,為配合國家公務員制度在全州的實施和行政機構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學院根據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開展了國家公務員的初任、任職及依法行政、WTO等專業業務知識培訓工作,為提高全州國家公務員的素質,規範行政管理行為,增強全州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和執政能力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學院被確認為公務員培訓施教機構以來,總計培訓各類幹部12000餘人,培訓國家公務員9949人。2002年至2004年9月,舉辦各類培訓班149個,培訓人員7808人。主要完成了公務員培訓127個班,培訓公務員6188人,其中初任培訓32個班2030人,任職培訓7個班479人,公務員更新知識9個班541人,藏、漢雙語培訓4個班177人,國家公務員計算機套用能力培訓75個班2961人,完成計算機套用能力考核5828人,超額完成培訓計。劃在開展公務員培訓的同時,積極拓寬培訓業務,先後完成專業技術人員專門業務培訓7 個班共378人,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等級考試考前培訓5個班252人,公務員考前強化輔導班7個,培訓人員810人,與此同時,還積極承辦全州人事制度改革班、州級機關直屬事業單位法人代表培訓班、加拿大援助項目——甘孜州基層婦女培訓班等,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辦學實力得到事實上的考驗和社會的承認,也為我校下一步辦學奠定了基礎。

單位大事記

1950年11月,經西康省藏族自治區第一屆各族人民代表會議決定,成立西康藏族自治區民族學校;
1950年12月,西康區區黨委書記廖志高宣布劉長健任民族學校校長,參加地委;
1952年6月,民族學校從康定北門城隍廟遷至南門天主堂現住址;
1955年10月,西康省與四川省合併,學校更名為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幹部學校;
1956年1月,除少數留守人員,全校職工參加康定木雅區、九龍和巴塘縣民改工作;
1956年10月,中央慰問團來我校,王維舟同志作重要講話;
1957年7月,州委抽調學校大部幹部和在校文化班學員參加白玉、鄧柯和義敦民改;
1958年10月,抽調幹部10餘人,到白玉參加“四反”運動;
1959年5月,到甘孜、德格、巴塘等縣了解我校學習的學員情況,並徵求縣上的意見;
1960年9月,師生300餘人到康定長壩村三道橋村等地支援農業社秋收一個月;
1961年,在往年的基礎上又開荒十餘畝,共建立起26.42畝的生產基地;
1963年9月,抽調20餘名幹部前往康定、鄧柯、鄉城等縣參加“四清”試點;
1964年11月,州委領導李春芳、羅曦軌、裴效賢等領導到我校參觀並作作指示;
1966年6月,“文革”開始,教育長張永固被錯誤停職,學校被迫停課;
1969年,州革委決定撤消民幹校,“州委機關鬥批改批改組”成立,列第三排學習;
1970年5月,州委籌建瀘定水泥廠,原民幹校財產全部運往水泥廠;
1971年5月,原民幹校改建軍成:“州革委毛澤東思想學習班第二隊”;
1973年2月,抽調我校部分職工到爐霍縣參加抗震救災工作;
1974年6月,涼山州民幹校一行26人來我校參觀訪問,交流經驗;
1975年9月,州委抽調我校部份幹部到爐霍縣參加中心工作;
1976年6月,學校近300餘師生到山西大寨、河南紅渠參觀學習;
1977年11月,一行十三人到涼山、西昌及西南民院參觀學習;
1979年8月,阿壩州民幹校一行十餘人到我校參觀訪問、交流經驗;
1980年4月,州委批准成立民幹校黨委;
1980年9月,龍維新同志調任學校黨委書記、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1981年11月,學校教學樓竣工,有16個現代化教室,能容500餘人學習;
1982年3月,州委同意,教育科改為教務科,增設教研室;
1982年10月,學校廚房、食堂竣工,可容500餘人就餐;
1983年9月,天寶、扎西澤仁等領導到我校視察,會見全體職工,作了講話;
1984年9月,州級機關職工業餘學校經州委批准併入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幹部學校;
1985年3月,成立州民幹校工會,由陶光達等七同志組成工會委員會;
1985年5月,經省高教局批准,開辦兩年制中專班(黨政幹部、藏漢語翻譯);
1986年,經州政府和省高教局批准,新設黨政幹部文秘中專班;
1987年7月,學校成立職改領導小組,進行專業和行政職稱改革工作;
1988年,經州政府和省高教局同意,新設黨政幹部經濟管理中專班;
1988年9月,經州編委同意,分設藏語文、漢語文、政治三個教研室,改州職工業餘學校為職工業餘教育科;
1989年3月,受州人事局委託,辦一年制省行財乾院人事管理《專業證書》大專班;
1989年6月,自編《翻譯理論》脫稿出版,先後印刷三次達38500冊;
1990年9月20日,舉行了隆重的建校四十周年慶典;
1991年4月,涼山州民幹校校長何昭勇一行20人來我校參觀學習;
1991年6月,承辦甘孜州第六屆中專(中技)協作會;
1992年2月,學校榮獲四川省大中專招生委員會頒發的91年度成人招生三等獎,四川省招生工作先進集體;
1996年,經州政府審批同意成立甘孜州行政學校,與本校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997年底,經審核同意確定我校為甘孜州幹部計算機套用考核中心;
1998年5月,經省人事廳正式認定我校為甘孜州國家公務員培訓施教機構,年底啟動
2000餘㎡的24套講師宿舍工程;
1999年5月,楊占昌州長兼學校校長,親自參加了我校州國家公務員培訓施教機構揭牌儀式舉行,標誌著我校國家公務員培訓工作的全面正式啟動;
2000年9月,經州政府同意呈報省人事廳批准,甘孜州行政學校(民族幹部學校)更
名為甘孜州行政學院(民族幹部學校),
2000年9月18日,建軍校50周年慶典,敬全林、楊占昌等州領導參加;
2000年11月,省教育廳吳蕊、羅亦凡及州教委安旭、曾培均等領導到校指導工作;
2002年5月,西南民院沙馬拉毅前來我校參加聯合辦班揭牌儀式;
2002年12月,啟動四十八套教職工宿舍的修建工程;
2003年10月,李錄華常務副校長一行三人前往加拿大阿爾崗昆學院學習、考察;
2004年5月,與加拿大阿崗昆學院合作項目正式啟動,同時迎接其派來我校指導工作的代表、教授一行;
2004年7月,曲吉同志調任院(校)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
2004年7月,學校藏語文教研室組織編寫的《藏語文培訓教材(幹部讀本)》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4年9月27日,迎接四川省人事廳、省行政學院等派出的四川省國家公務員施機構驗收專家組一行,驗收合格,被評定為優秀等次
2004年11月,李大光副校長一行四人前往加拿大阿爾崗昆學院學習、考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