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族

瓷片族

瓷片族,是在建築工地撿碎瓷片的一類人,他們不是建築工人,卻忙活在建築工地內,拿著鐵鍬和錐子在土裡面不停地挖,希望能挖出值錢的陶瓷碎片。他們一旦挖出有價值的瓷片就可以一夜暴富,因此早就了這一職業。

由來

瓷片族瓷片族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江蘇南京的收藏愛好者中間就已經興起了一股撿瓷片熱潮,並將浪潮逐漸“波及”到整個江蘇省,以及西安、鄭州、上海、北京等國內收藏重鎮,成為殘瓷收藏文化的推動者。如今,全國範圍內的殘瓷收藏愛好者已達十幾萬人,被圈內人統稱為“瓷片族”。

他們背著包,手裡拿著鍬,整天奔走於各個建築工地或者渣土堆放場去撿拾。經過簡單清洗後,拿到古玩市場上去銷售。

利益

2010年上半年北京舉辦了一場以“猶珍”為名的特殊拍賣會,158件或殘或缺的古瓷斬獲688萬元佳績,讓業內對殘瓷刮目相看。

若能撿到官窯瓷片、元青花瓷片、民窯中精品瓷片,或繪畫圖案完整的明清人物、山水瓷片等,少則幾十元、上百元,多則上千、上萬元不等。

名窯的瓷片價格最高,一個小瓷片能賣幾萬元,中等品相的瓷片也能賣幾千元,普通的瓷片價格一般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

群體類別

愛好者

瓷片族瓷片族

最早的“瓷片族”是一些瓷片收藏愛好者。當初大家收藏瓷片,主要是為了學習和研究陶瓷

職業營生

隨著瓷片買賣興起,不時有瓷片賣出一個高價錢,許多並不見得愛好瓷片的人,開始以挖瓷片謀生。很多“瓷片族”都會親自出門去收集瓷片,去鄉下、跑工地或者和朋友交換,再不行就去古舊市場淘換。

投資者

還有一部分是投資者,出於投資的目的,收藏瓷片。

辨別

碎瓷片辨別碎瓷片辨別

好瓷片一般具備如下特徵:保留了大部分畫面或圖案;具有款識,或是具備典型的時代特徵;邊緣齊整(如圓形、矩邊形),便於保存;稀有少見,如圖錄中未出現過的,或在藏友圈中未見過的;是名窯口產品,如成化鬥彩雞缸杯瓷片、永樂纏枝蓮壓手杯瓷片、嘉靖魚藻紋瓷片等。

古陶瓷收藏專家建議,首先看窯口。中國古時候生產瓷器的窯口很多,但真正著名的窯口卻只有幾十座。顯然,古代著名窯口的瓷片收藏價值要高於一般窯口的產品。

其次,看品相。瓷片胎釉保存好、磨損少,沒有被土沁或被火燒過;釉色純正,青花發色能清晰地呈現出本朝青花發色特徵,釉上彩料保存完好,沒有大面積剝落;瓷片占原器比例大並帶底足。這樣的瓷片可謂品相好,收藏價值高。

最後,看款識。在瓷器的底部或其他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窯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讚頌、祝願等內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種識別性的圖案,這些統稱為款識。帶有準確紀年銘文的瓷片其收藏價值高於有一般銘文者,有官窯年號的瓷片其收藏價值高於民窯年號作品,有本款者其收藏價值高於有寄託款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